【案例分析】
用价值观与员工“联姻”
宜家是一家有鲜明价值观的公司,同时也是一家创业型公司,其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的印记镌刻在公司的每个角落。以成本注意为例,虽然荣列《商业周刊》评出的全球首富,坎普拉德70多岁高龄坐飞机仍然选择经济舱。在宜家,成本概念深入经营方式、产品生产等各个方面。比如,大部分家居产品都需要顾客手工组装以节省成本,顾客要自行开车运送家具,等等。
宜家的这种风格吸引了同样有“成本主义”情结的人。在宜家,即使是管理层员工,也鲜有开奔驰车、宝马车,穿着昂贵服装上班的。创始人—公司—员工,让他们表现一致的纽带就是价值观。他们都强调自我意识和团队合作,成本意识强烈,并具亲民性。
就像稳定的婚姻是以相同的价值观为基础一样,在宜家,企业与员工一旦因为共同的价值观而走到一起,这种关系就很难破裂。据宜家中国人力资源经理常扬介绍,几年来宜家的员工流失率一直维持在10%,远低于26%的行业平均水平。
下面是调查者对宜家公司领导者访谈时的对话记录,充分反映了宜家公司的价值观体系。
价值观是“婚姻”的基础
调查者:宜家最看重员工的价值观,原因是什么?
领导者:学历可以提升,经验可以积累,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不太可能的。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开始时就找到合适的人。宜家员工在价值观上都有很多共同点,首先都有很强的自我意识,有明确的发展规划,知道自己通过这份工作能得到什么。
另外,要有团队工作的能力。有很强自我意识的人可分为两种,有些人希望成为个人英雄,另一些人希望通过团队的努力取得成就。前一种人不适合在宜家工作。
宜家还有其他的价值观,包括亲民性、成本意识等。
同样的,不能适应宜家价值观的人也会主动离开。我们曾在别的国家招聘一个高管,因为应聘者满足了我们所有的技能要求,但他三次面试过程中都穿特别好的西服,打精致的领带,我们觉得很难抉择。宜家的风格比较随意,无论是高管还是普通员工,一律都是T恤、牛仔裤的类似装扮。不过后来他自己选择了放弃,这就是宜家价值观作用下的结果。
用价值观“相亲”
调查者:宜家在招聘上有没有特殊的办法,以找到有主见并且符合团队要求的员工。
领导者:首先是团队面试,我们和英国SHL测试公司合作进行。我们请应聘者在团队里共同完成一项或者几项任务,我们观察每个个体在团体里面是怎样的。个人在团队里和在个体情况下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团队里会有压力,有其他人的影响。团队面试我们做了两年,发现是很有效的。
其次,我们特别强调在面试过程中不是一个人作决定,我们叫作“Grandfather Principle”,字面意思是不仅父母作决定,父母的父母也要看。比如我来宜家,当时的亚太区总裁、中国区总裁都面试过我,上海店店长跟我谈过,我将要一起工作的两三个同事也跟我谈过。在宜家,面试的时间会长一些,我前前后后用了6个月完成面试。对我来说,换一个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对宜家来说招聘员工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靠价值观共同发展
调查者:宜家重视员工有很强的自我发展意愿,但宜家是一家架构上比较扁平的公司,员工进来后都有哪些发展渠道?
领导者:员工如果只把自己限制在更高的职位升迁上,机会不是很多,但宜家给员工在不同地点工作的机会。我们全球所有招聘的机会都是首先面向内部员工的,不论在哪个国家,员工都可以看到其他国家的工作机会,并且可以提出申请。比如,有深圳人力资源部的员工到瑞典工作了两年;成都新店开业,也有一些员工申请到成都去。现在,在中国工作的外籍同事来自70多个不同国家。曾经有一位外籍同事告诉我,他在宜家工作了十几年,终于实现了小时候的来中国的梦想。
另外,宜家也给员工参与不同工作的机会。比如,我们有专业设计的员工得知宜家开设在美国的新店需要人手做3个月内部装饰的工作,他就申请过去做项目了。
调查者:在帮助员工发展方面,宜家有哪些做法?
领导者:在宜家,一位经理做得好坏不体现公司赋予他的职位,而体现为下属赋予他的信任程度。我们希望经理应该具备领导力,在团队当中建立信任,建立清楚的方向,能够不断在团队中帮助员工成长。如果一名经理有很好的业务成绩但做不到这一点,他就不可能在领导者的位置上,他可以做一名专家。因此,在领导力的培养上,公司付出了很多的投资,无论是高层经理还是底层经理都有不同的培训项目,比如情境领导课程。我们还给经理们安排一对一的教练,在日常的工作中对他们进行指导。我就有一个美国的教练,每个月谈半天时间,对我的帮助很大。
对于普通员工来说,公司特别强调自我管理,也安排了自我情境管理的课程给员工。因为不同就职时间的员工工作需求会不一样,我们要求员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培训内容。
(资料来源:袁凌,等.组织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案例思考:
1.案例中,宜家公司为什么如此注重公司与员工价值观的匹配?
2.根据案例归纳宜家公司经营管理价值观的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