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案例】

【引入案例】

2008年3月31日,东航云南分公司从昆明飞往大理、丽江、西双版纳、芒市、思茅和临沧6地的14个航班在飞到目的地上空后,乘客被告知无法降落,航班又全部飞回昆明。事发后,东航对外宣称,飞机“集体返航”是因为天气原因。当“天灾”被查证为“人祸”之后,东方航空8架飞机在云南上演的返航之举——著名的“3.31返航事件”犹如一粒石子,激荡起东航千层的浪花……

东航内部人士透露,云南分公司十几个员工曾就住房补贴拖欠问题,多次联名反映而无果。从2007年开始,这些员工直接找到东航总部工会反映,仍无果。据知情人透露,在东航事件发生之前,东航云南分公司飞行员宿舍流传着《致东航云南分公司飞行员的一封信》,其内容十分尖锐地反映了东航云南分公司飞行员在待遇、企业文化、工作氛围方面的种种不满,但这封信仍然未能引起主管领导的重视。

2003年,云南地税局对空勤人员飞行小时费按8%的税率核定计算缴纳个税,但2006年,云南地税局要求将飞行小时费并入工资薪金一并计算个税,相当于按照20%~30%的标准对分公司员工收税。仅此一项,云南分公司飞行员的个税将比以前多缴纳1万~7万元不等,这在云南分公司飞行员队伍造成了强烈的反响。

此外,云南分公司职工普遍认为东航合并云南航空后,云南分公司的盈利能力明显好于其他分公司,但东航实行统一的财务核算,相当于拿云南航空盈利的钱去补贴总公司和其他分公司的亏损。而事实上,云南分公司人员拿到手的工资确实比亏损总公司人员的低。付出与所得比例失调,引起大家普遍不满。

公司战略导向的失误、企业兼并过程中的文化冲突、沟通渠道的封闭,点燃了飞行员心中不满的导火索,最终导致返航事件的发生,于己、于东航、于整个航空业都带来了沉重的创伤。(资料来源:段万春.组织行为学教学案例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