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宁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
2025年09月26日
1.3.2 宁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指标(试行)》体系中,与灌区直接相关的指标数量占指标总数的41%,灌区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关键方面。宁夏引黄灌区较为完善的渠水田林路系统构成了良好的人工生态体系,特别是在干旱、荒漠地区起到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净化空气、抑制水土流失、减轻风沙威胁等作用。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同时也是生态脆弱区)同心、盐池等干旱风沙地区,陆续兴建了同心扬黄、盐环定扬黄、红寺堡扬黄等一批扬黄工程,使宁夏引黄灌区在沿黄河南北向生态长廊的基础上,又在中部干旱带形成了100多万亩的生态长廊,涵盖清水河、苦水河、红柳沟等流域,使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宁夏引黄灌区所在的区域是宁夏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其建设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宁夏全区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但是,当前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水保障能力低下问题已经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水污染、水土流失、湿地萎缩、防洪抗旱能力建设滞后,“水少、水脏、水浑”的问题日益突出,这与自治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相适应。只有解决了宁夏引黄灌区这些问题和矛盾,才能为全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宁夏引黄灌区在全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