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1 形成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

10.4.1 形成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

随着现代化灌区发展战略研究、“智慧唐徕”智能管理技术应用、渠道测量水设备引选、渠道测控水一体化设备引选等一批创新性研究成果的产出和应用,唐徕渠灌区初步形成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

以“智慧唐徕”智能化管理平台的应用为例,该平台的建成运行,使灌区管理实现了呈现数字化、控制智能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协同化的灌区生产指挥管理平台。

该系统由灌溉管理、工程管理、安全生产管理、防汛管理四部分构成。以“数字地图”为核心,以矢量化的灌区水利工程布置电子地图进行功能展开。利用智能感知技术、“3S”技术、云计算与云存储技术、物联网技术,实现了灌区水雨情监测信息、墒情信息、闸门信息、渠道信息、视频监控信息等多种信息的综合管理以及自动化办公等日常应用。形成一个网络型、管理型、服务型的灌溉管理新体制,在灌溉管理上可拓宽管理服务区域,加快灌溉信息的传递与反馈,达到与农户的互动,使灌溉管理单位和农户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越来越紧密。同时也彻底解决了传统水利灌溉中点多、面广、线长,通信不便,管理手段落后、粗放,“人治”痕迹深,安全管理不合理、不到位,导致安全事故频发。

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达到了安全生产、解放劳动力的目的,使得灌溉管理流程更加简便高效,提高了灌溉管理效率。“智慧唐徕”信息化平台试点项目实现了墒情(旱情)自动预报、灌溉用水量智能决策、远程自动控制灌溉设备等功能,达到了节水、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成本,真正达到了小投资、高回报的效果。形成了网络全覆盖、管理智能化、服务均等化的管理新机制,提升了服务能力。渠道安全保障率从“十二五”初期的92%提高到目前的100%。灌溉水利用系数由2000年的0.43提高到现在的0.50。

系统建成后,将实现灌区采集控制自动化、传输网络化、信息可视化、决策支持智能化,并使无纸化办公成为可能。为灌区水资源管理、水量调度、防汛减灾提供决策依据,提高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保障能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灌区科学用水、节约用水的目标,全面提升灌区管理水平及效率,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促进灌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