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 优化空间布局
(1)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承载力刚性约束。以水定需、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因水制宜,加强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在区域发展、城镇化建设、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刚性约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力相适宜。强化水资源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健全水资源安全风险评估机制,从水旱灾害、水供求态势、河湖生态需水、水功能区水质状况等方面,科学评价区域水资源安全风险。
(2)优化水资源配置。开发水资源调度配置模型,运用大数据技术综合分析区域水资源条件和水资源供需特点,实现对不同区域各类用水户水资源调配的动态预报、滚动预测、科学分配、精准调度和智能调控。大力实施节水工程措施、节水农艺、管理措施,推广节水新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加大生态景观用水管控力度,将潜水、再生水、微咸水、雨洪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纳入灌区水资源配置,制定地表水、地下水、非常规水统一调配方案、应急预案,加大再生水和引黄灌区浅层地下水利用量。逐步减少农业冬灌面积和水量,严格控制水稻面积,科学增加区域生产和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用水。
(3)加大重点领域节水力度。围绕自治区农业“三大示范区”建设,引导地方政府积极调整作物种植结构,严格控制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优先发展优势特色高效节水农业;依托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等重大项目,因地制宜推广喷滴灌、管灌、水稻控灌、覆膜保墒、集雨节灌等节水灌溉技术,集中连片、规模化推进节水农业建设,新开发灌溉面积必须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方式。
(4)健全节水激励机制。完善节水支持政策,推进农业水价改革,运用价格机制促进节约用水。建立节水激励机制,落实《宁夏回族自治区节约用水奖惩办法》,对节约用水的县(区)、自治区节水示范典型等给予奖励,超用水的予以处罚。试点推行合同节水管理,探索第三方节水服务。推行节水产品认证,节水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