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 水利信息化的概念和内涵
(1)水利信息化的概念。水利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实现水利信息的采集、输送、存储、处理和服务的现代化,全面提升水利事业活动效率和效能的过程。具体来讲,水利信息化就是在水利全行业普遍应用现代通信、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开发与水有关的信息资源,直接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配置与使用、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等管理决策服务,提高水利行业的科学管理水平。
(2)水利信息化的内涵。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水利信息化就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水利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服务,全面提升水利事业活动效率和效能的历史过程。
水利信息化可以提高信息采集、传输的时效性和自动化水平,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为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流域和区域管理的要求,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的进程,全面提高水利工作科技含量,是保障水利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必然选择。水利信息化的目的是提高水利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水平与能力。
水利信息化建设要在国家信息化建设方针指导下,适应水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新形势,以提高水利管理与服务水平为目标,以推进水利行政管理和服务电子化、开发利用水利信息资源为中心内容,立足应用,着眼发展,务实创新,服务社会,保障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通常水利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提供有价值的水文水利信息,包括雨情信息、汛旱灾情信息、水质水量信息、水利工程信息等。这些信息资源可以直接为政府及水利行政决策部门进行防洪抗旱、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水资源的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各类水库、水利枢纽是水利行业的重要管理节点,水库、水利枢纽的信息化建设是水利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之一。水库、水利枢纽信息化建设要从全局的高度规划枢纽的组织机构、业务流程、人财物资源,要设计建设具有开放性的信息化集成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流程优化,提高枢纽管理水平、运行调度水平、装备自动化水平、防洪抗旱调度决策水平,使水利枢纽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水利信息化的首要任务是在全国水利业务中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水利信息基础设施,解决水利信息资源不足和有限资源共享困难等突出问题,提高防汛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土保持、水质监测、农村水利水电和水利政务等水利业务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整体水平,带动水利现代化发展。
(3)发展水利信息化的重要意义。推进水利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水利信息化是实现新时期新治水思路和理念的需要,目前,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环境污染形势十分严峻,阻碍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长期的实践证明,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以水利现代化促进水利信息化是21世纪水利发展的必由之路。水利信息化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资源共享、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有效地利用政府内部和外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对改进政府职能、实现资源共享和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利信息化可以把一定区域乃至全国的水利行政机关连接在一起,真正实现信息、知识、创新的方法、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管理理念等各种资源的共享,提高包括信息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利用的效率。水利信息化还可以大大降低政府的行政管理成本。
水利信息化是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水利信息化对于建设包括农业、工业在内的节水型社会,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资源共享程度,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只有实现水利现代化,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也才能为实现其他方面的现代化提供保障和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