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 灌区智能管理技术研究目标

9.1.1 灌区智能管理技术研究目标

对照国内外现代化灌区建设的特征和要素,从治水理念、灌溉布局优化、工程设施完善、灌溉技术集成创新、管理信息化与保障能力建设、水生态和水环境建设等方面[2],分析宁夏建设现代化灌区的优势和关键制约因素,凝练当前急需的适应现代化灌区建设要求的关键技术。

(1)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搭建以“数字地图”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各种信息的数字化呈现和动态交互,融合大数据挖掘与决策支持分析模型,实现智能化的专家系统,贯通管理处与管理所、管理所与管理段、管理段与用水单位之间各个管理环节,实现多层次的一体化生产管理和业务流转,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无处不在的灌区业务管控和信息实时呈现。

(2)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已有的灌区信息化建设成果基础上,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通过对信息采集与传输系统建设,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综合信息采集体系,基本满足灌区各项业务应用的主要信息需求;利用现有水利通信资源和公共通信资源,建设完善的灌区水利通信网络,提供满足基本业务需要的通信服务,建设数据中心,构建灌区数据统一存储和管理平台,从根本上解决信息资源共享与整合困难问题,提高灌区管理信息资源利用率;新建并完善灌溉用水决策支持系统、防汛决策支持系统、工程建设管理系统、水利信息公众服务系统等业务应用系统,加强门户网络的建设和管理,以公共服务为重点,扩大服务范围,促进业务处理规范,提高灌区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3)夯实现代化灌区发展基础。灌区现代化管理系统以覆盖全灌区的灌溉调度、防洪、水土保持于一体的水利信息网络为基础,从全局的高度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灌溉供水安全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防洪减灾、工程管理、水管理和水文化体系,形成“以指挥中心为核,以光纤通路为轴,以采集传输为网,点线面全域覆盖”的空间布局[22]

1)以指挥中心为核。建设唐徕渠灌区水利指挥调度中心,以此为核心,以数据资源汇聚、加工、整理、共享应用的数据中心为先导,整合现有信息资源,通过集中枢纽,对灌区水利各类业务管理数据进行集中采集、集中存储、集中管理和集中服务,一体化地解决水利信息系统建设、运行和管理问题,解决信息资源整合与应用系统集成问题,为唐徕渠管理处各级部门的行业监管、业务指导、政务建设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供技术保障和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综合服务。以数字化体验为科技手段,全面提升品位,展现水利治理与现代化魅力。

2)以光纤通路为轴。以光纤通信线路为中轴,为监控、采集等设备与行政管理机构之间的数据、图像、视频等各种信息提供高速可靠的传输通道。它是保证各类实时的、海量的水利信息能够正确、安全、及时传输的基础。

3)以采集传输为网。以“有线+无线”“公网+专用网”“移动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互联网”的形式,构建全灌区采集与传输网,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通过配置先进的新仪器、新设备,提高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的自动化水平,提高信息采集的精度和传输的时效性,形成较完善的信息采集网络,为唐徕渠灌区水利管理工作提供更好更准确的信息服务。

4)点线面全域覆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全面构筑灌区水利智能系统,实现灌溉调度、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管理、防洪减灾决策等软件系统的开发,并形成点线面全域覆盖的灌区水利信息网,夯实现代化灌区基础,为唐徕渠灌区进一步提高灌区灌溉调度能力、提升水资源配置水平提供支撑和科学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