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 数据处理系统建设标准
(1)数据处理的网络结构。网络通信设计首先要解决的第一个基本问题是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把每个测站与分中心连接起来,这就是数据处理网络结构的问题。测站只向分中心或集合转发站传递信息,测站之间基本没有数据交换问题,所以只需分别建立测站与分中心或转发站之间的点对点通信,即建立以分中心为数据中心的星形结构即可满足信息需求。从逻辑上讲,星形信息通信网络是信息采集系统通信网的基本结构形式,有单一星形网和集合转发站的星形网两种形式。
单一星形网:当测站数量不多时,全部测站均直接与分中心通信,见图11.1。
图11.1 单一星形网结构示意图
图11.2 集合转发站的星形网结构示意图
集合转发站的星形网:集合转发站是指那些先接收若干测站的信息,将之集中起来并连同本站的水情信息一并向分中心传递的测站,见图11.2。
集合转发站一般在测站数量较多,采用低速电路传输不能满足传输时效要求时设计采用。另外,对于部分承担洪水预报等任务,有从分中心下载水情需求的测站;在星形网内的信息流程中,发生信道转移的测站,也可以设计为集合转发站。出于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原则考虑,应尽量少设集合转发站。
(2)数据处理的功能要求。数据处理包括水雨情、工情、旱情、灾情数据的汇集和处理,并实现基于数据分布协同协议的数据分布管理,保障系统信息分布规则的实现及数据的一致性。
数据库系统主要存储和管理现代化灌区管理所需共享的数据,为业务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专用数据库运行与管理环境。应用支撑平台包括资源管理、信息交换与共享、软件构件、模型和数据存取等部分,提供信息及软件资源支撑服务。
数据汇集平台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各业务应用系统中的数据传输、入库及预处理(数据汇集功能);二是数据分布与传输管理(协议支持功能)。
数据汇集功能由针对水雨情、工情、旱情、灾情和天气数据按规定汇集流程进行汇集的软件系统实现。
1)水雨情信息:实现实时水雨情信息的接收、分发、处理和入库。
2)工情信息:实现实时工情信息的接收、分发、处理和入库。
3)旱情信息:实现实时旱情信息的接收(录入)、分发、处理和入库。
4)灾情信息:实现灾情信息的接收、分发、处理和入库。
5)天气信息:接收来自气象部门的信息,并预处理和入库。
6)数据管理:实现数据汇集的过程监控与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