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 宁夏引黄灌区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宁夏引黄灌区2015年水循环量化过程见图5.2,参与循环的总水量为82.628亿m3,其中输入量包括大气降水量11.004亿m3、地下水侧向补给量9.592亿m3、引黄灌溉水量62.032亿m3。输出量包括蒸腾耗散量35.020亿m3、地下水侧向排泄量16.560亿m3、地表排水量62.032亿m3。
图5.2 宁夏引黄灌区2015年水循环量化过程
(1)水资源总量受约束、供需矛盾突出。宁夏水资源天然禀赋差,对黄河水的依赖性强。全自治区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含黄河分配水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特别是中南部扬黄工程覆盖区域外,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更少。现状全自治区年取用水量已达到或超出国家分配给宁夏的2015年取水总量指标。由于黄河来水减少,用水需求日益增加,今后一个时期全自治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另外,伴随着工业和农产品等虚拟水的转移,更加剧了农业水资源的短缺。
(2)水资源配置被动、无序、不平衡。以往的水资源供给基本是按照“以需定供”配置,哪里建项目,水就要供到哪里,水资源配置处于被动供水、无序供水,甚至是低效供水的状态。区域水资源配置也不平衡,项目布局和供水工程建设也没有与水资源承载力相协调。
(3)利用效率不高、结构不合理。灌区万元GDP取水量247m3,是全国平均值的2.7倍;农业灌溉多为大田灌溉方式,2015年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4,低于全国平均值0.536。农业取用水量占全自治区总量的88.2%,远高于全国63.1%的比例。灌区种植结构以玉米、水稻为主,水稻面积在120万~130万亩,用水量大、时段集中,时段供水矛盾突出。灌区现状浅层地下水、中水等水资源利用量少,浅层地下水利用量为可利用量的40%左右,中水回用率仅为20%。
(4)田间基础设施不配套、管理手段落后。宁夏目前水资源利用管理过分依赖行政计划手段,水价、水资源费和排污费等经济调控手段标准相对较低,经济调控措施未得到有效发挥,被动节水的色彩较浓。此外,现有的水管理手段与水平相对落后,农业上突出体现为:支斗渠以下量水设施严重不足,田间工程不配套,田块过大,平整度低,造成田间灌水量偏大,田间水利用系数偏小;各行业节水投入有限,先进的节水技术推广进展缓慢;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
(5)水利工程系统不完善、调控能力差。在宁夏引黄灌区,主要是灌溉工程系统的调控能力差,老化损坏问题仍然存在,跑冒滴漏严重,扬水灌区机电设备存在不匹配、老化、耗能高、供水效率低、运行费用高等问题。另外,供水对象主要是农业灌溉,农民水价承受能力较低,水费收入与运行支出之间存在较大缺口,因此一直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维持运行,工程的综合效益未能得到有效发挥,甚至出现“大马拉小车”等问题。
(6)水质恶化、水生态环境形势严峻。随着人口、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工业废水、生活废水排放量增大。许多工业废水未经处理或不达标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水库,部分水域富营养化严重,未达到功能水体的要求,排放量呈继续增加的趋势,水污染形势严峻。灌区2015年废污水排放量达3.20亿t,污水处理率为89%,宁夏引黄灌区排水沟水质大多为劣Ⅴ类,沙湖等湖泊湿地部分水域富营养化严重,未达到功能水体的要求,银北灌区耕地土壤盐渍化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由于多年农田灌溉注重了农业用水保障,忽视了灌区整体水循环的动态平衡,导致灌区生态问题显现,地下水水位下降、盐分上升,灌区内湖泊季节性干涸,动植物生境恶化,水环境恶化,林草地缺水,生物量下降,局部土地荒漠化、沙化、空气中沙尘增加,土壤环境质量下降,生产力衰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