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 战略定位
(1)唐徕渠灌区战略优势。唐徕渠是宁夏引黄灌区中最大的一条渠道,干渠全长314km,其灌区覆盖吴忠市青铜峡市,银川市永宁县、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贺兰县、石嘴山市平罗县、大武口区、惠农区等9个县(区)及宁夏农垦事业管理局的连湖、玉泉营、黄羊滩、南梁、暖泉、简泉等6个国营农牧场。灌区所覆盖区域是宁夏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核心地带。
唐徕渠灌区是区域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灌区控制面积300万亩,灌溉面积123万亩,占宁夏引黄灌区灌溉面积的17%。灌区内沟渠纵横,盛产小麦、水稻、玉米,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之称誉,是宁夏粮食生产的主产区。2015年,灌区水稻种植面积为38.7万亩,占宁夏引黄灌区水稻种植总面积的26.6%;小麦种植面积为46.9万亩,占宁夏引黄灌区小麦种植总面积的20.1%;玉米种植面积为13.8万亩,占宁夏引黄灌区玉米种植总面积的11.1%。唐徕渠灌区粮食总产量占宁夏粮食总产量的20%,见图8.1,成为宁夏粮食安全的基础保障。
此外,唐徕渠灌区地处西北干旱地区,一个灌区就是一片绿洲。灌区兼有维护植被、涵养水源、净化空气、抑制水土流失、减轻风沙威胁等方面的功效。唐徕渠承担着艾依河、阅海、沙湖、星海湖等19万亩湖泊、湿地、景观河道的生态补水任务,所控水面面积占宁夏水面面积的26.8%,见图8.2,是银川平原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2)唐徕渠灌区战略定位。
1)《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规划》(国函〔2012〕130号文批复实施,2012年)中,将宁夏北部引黄灌区定位为“以节水为重点,进一步完善防洪和灌排工程体系,建设节水型灌区。重点发展粮食、枸杞、畜产品、水产品、特色林果、酿酒葡萄等特色优势农业,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以特色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为突破口,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建设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清真食品生产加工基地,构建西部地区特色农业示范区”。
图8.1 宁夏引黄灌区干渠灌溉面积占比图
图8.2 宁夏引黄灌区干渠控制水面面积占比图
2)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于2015年批准实施的《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将包括唐徕渠灌区在内的宁夏沿黄城市带定位于“加强生态环境和农业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推进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成为宁夏扩大经济总量、向西开放和提升国际影响力的主要载体”。在产业发展方面,该规划明确提出:北部引黄灌区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和节水型灌区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形成以优质粮食、枸杞、葡萄、奶产业和适水产业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节水为中心,加快实施青铜峡、沙坡头灌区续建配套等节水改造工程,科学统筹使用地表水、合理利用潜水、控制开采深层承压地下水,以农业节水增效支撑重点产业区发展。加大非常规水利用量,保障用水需求。在生态建设方面,该规划将唐徕渠灌区所处的贺兰山至沙坡头一线区域定位为宁夏“生态立区”的战略基点。以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保护和适度开发为基础,逐步恢复林草、湿地等生态系统,稳步提高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的规模与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
按照国家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规划定位,结合现代化灌区发展趋势,唐徕渠灌区战略定位为:宁夏引黄灌区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宁夏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示范区、宁夏粮食安全保障的支撑区、银川平原灌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