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3 推动了灌区的业务重塑

10.4.3 推动了灌区的业务重塑

(1)转变了灌区管理方式。灌区现代化管理系统综合利用遥测、传感、传输、计算机网络、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灌区自动化采集与控制体系架构,实现灌区采集控制自动化、传输网络化、信息可视化、决策智能化。作为宁夏引黄灌区渠道运行管理单位水利信息化的建设平台进行推广,为各灌区水资源管理、水量调度、防汛减灾提供决策依据,提高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保障能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灌区科学用水、节约用水,全面提升灌区从传统水利管理向现代水利管理的转变,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促进灌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促进了水利人才培训。以灌区现代化管理系统为依托,集中举办信息化建设培训班(内容包括“智慧唐徕”、水慧通、宁夏灌区信息平台)共3期,培训人员291人次。开发人员面对面开展了对灌区现代化建设管理和填报人员“智慧唐徕”应用平台的实际操作培训,安排上机考试,直到达到合格标准;以信息化促人才培养,对愿意干事、肯干事的年轻人才,注重放到信息化建设工作、重点工程、急难险重等任务中挑担子,选配年轻技术人员到工程建设一线实践锻炼,提高业务能力,为建立稳定的复合型水利信息化人才队伍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平台,将信息化业务系统管理和使用纳入考核中,管理处基层所段人员要求全部掌握业务系统的操作和使用。

(3)形成了开放共享发展的新态势。唐徕渠管理处建成并成功应用的灌区现代化管理系统,将为宁夏其他灌区管理单位提供具有示范和借鉴意义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并在宁夏灌区进行推广。由于宁夏引黄灌区状况较为类似,系统建成后,可以借鉴并推广到宁夏各大灌区管理单位,大幅提升管理效率。现代化灌区建设关系到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水质安全、水量可控、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直接影响着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唐徕渠灌区通过引进、合作、共享等创新性科学研究举措,从制约现代化灌区发展的关键技术出发,探索出了一条现代化灌区建设发展的新途径,将从根本上改变灌区管理机制和模式,促进节约用水,提高决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更好地使灌区服务于社会,社会效益十分明显。进而从根本上改变宁夏引黄灌区的管理机制和模式,促进整个灌区节约用水、提高灌区管理部门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更好地为灌区群众服务,让群众更多地从水利信息化改革中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