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灌区生态环境保护
2025年09月26日
10.1.5 灌区生态环境保护
抓好生态补水,围绕灌区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在农业灌溉前期、用水低谷期、停水前期加大生态补水,2015年为艾依河、沙湖、星海湖等20万亩湖泊、湿地补水1.17亿m3。唐徕渠灌区在秋季作物收割后和春季播种季节,地面裸露,土壤含水量低,地表扰动后,受大风影响会产生严重风蚀,风蚀率为8.1%。为保护生态,降低风蚀等自然灾害的发生,灌区以建设引黄灌区农田防护林、灌溉渠系防护林、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防护林为重点,坚持新造改造并举、树随路栽、绿随沟建、林随田织的原则,在田、路、沟、渠、村旁,建设大网格、宽带幅、高标准防护林体系。在灌区湿地、湖泊等水生态、水环境保护方面,依据渠系分布特点和自然条件,构建了不同形式的景观水道和湖泊湿地,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景观优美的绿洲生态系统。此外,针对灌区盐碱地问题,引导和指导地方水管部门采取排水改良、节水灌溉改良、冲洗改良、种稻改良、压沙改良、客土改良、培肥改土改良以及生物措施改良等盐碱地技术措施,在灌区盐碱地改良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按照“标准渠堤、绿色长廊、防风固沙”的要求,持续推进“渠、堤、路、沙、林”一体化综合治理,把安全、灌溉、生态环境建设三者结合,建成了“路平、堤固、树绿、所段靓”的美丽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