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1 ET管控的基本原理与内涵

9.4.1 ET管控的基本原理与内涵

(1)基本原理。真实节水不是简单减少渗漏,也不是单纯减少灌水定额,而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蒸发蒸腾,即减少ET,实现水资源产出效率的最大化。真实节水强调区分传统节水中可回收水量和不可回收水量的概念,认为只有减少不可回收水量的消耗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节水。不可回收水量消耗的主要去向为ET、流入咸水体和流入海洋(或入海河流)的流失量。基于ET的水资源供耗分析的主要思路是:通过计算现状研究区域供水和耗水的各评价指标,找出研究区域水资源供耗存在的问题,为规划年有针对性地制定节水方案提供依据。

(2)ET管控的内涵。在天然状态下,一个闭合流域的水量平衡方程可表示为

式中:P为年降水量,mm;R为年径流量,万m3;ET为年蒸腾蒸发量,万m3;ΔV为年蓄水变量,万m3

对于多年平均情况,ΔV为0,则流域多年平均情况下水量平衡方程可表示为

而对于一个灌区而言,鉴于灌区水量与外界交换频繁,多年平均灌区水量平衡方程可表示为

式中:I为灌区多年平均流入量,万m3;O为灌区多年平均流出量,万m3

灌区蒸腾蒸发量就是区域内陆面蒸发量、水面蒸发量、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蒸发量和植物散发量之和。区域蒸腾蒸发量既包含了自然水循环中的蒸腾蒸发量,也涵盖了人工用水过程中满足生活、生产、生态需要引发的蒸腾蒸发量。区域可供水量主要包括本地降水量,区域出入境流量差和区外调水量,区域耗水主要有工业及生活ET、生态及水面ET和农业ET。基于ET的水资源供耗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见图9.27。

结合唐徕渠灌区实际情况,构建基于ET的灌区供水调控与水资源管理模式,首先要综合考虑人类社会生活、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以及生态环境的用水平衡。唐徕渠供水主要满足灌区内的农业生产用水以及生态环境需水,没有工业用水需求,因此本书中主要考虑农业ET和生态ET,以唐徕渠灌区为研究分析单元,统筹考虑降水、地表水以及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从ET的分配入手统一规划唐徕渠供水的分配。

图9.27 基于ET的水资源供耗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