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1 总体评价标准
根据现代化灌区的发展趋势和建设路径,按照宁夏新时期水利发展规划的要求,现代化灌区建设总体评价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了完善的现代化灌区建设标准体系。根据灌区供水的基本运行规律和运行原则,制定能够规范灌区建设、适应灌区普遍规律的标准体系,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的采集、传输、接收、处理指标体系,工程建设、检测、维护、管理指标体系,测量水及测控一体化指标体系,安全及防汛指标体系,人员岗位及绩效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输配水及灌溉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管理平台、大数据及智能决策评价指标体系等。
(2)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符合现代化标准。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设备打造灌区现代化基础设施。针对老灌区灌排设施陈旧、现代化管理水平低、灌溉除涝保证率低、农田高标准率低等问题,从安全保障、灌溉排水、设施装备、功能完善、升级配套等方面,以现代标准进行灌区工程设施建设、管理和运行。
(3)建立了智能化高效管理平台。构建了涵盖基础支撑体系、应用体系、服务体系、安全体系和保障体系的现代灌区智能高效管理平台。基础支撑体系以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进行构建,提供支撑与共享;应用体系建设内容包括业务管理、财务管理、党务管理、政务管理和社会服务五大类应用体系;服务体系建设立足用户需求,推行市场机制,定制模块化服务,引入人工智能,推进大众参与;安全体系建设从数据安全、系统安全、管理安全等方面保障现代灌区智能管理建设成果的运行、维护、管理等安全可靠。
(4)有相对完善的先进科技支撑体系。以科技促发展,在保障灌区水安全、节水型灌区建设、灌区水资源管理、灌区生态文明建设、灌区改造、灌区智能化管理等重点领域,有相应的先进科技支撑。灌区先进实用科研成果转化普及,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应用广泛,精量灌溉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盐碱地改良技术、土壤快速培肥技术以及井渠结合灌排技术等科技支撑体系完善,科技资源共享环境良好。
(5)灌区景观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维护。以维持灌区生态系统的稳定及修复脆弱的生态系统,并使其形成良性循环为目的,通过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生态系统恢复与重构、水景观与水文化建设、灌区生态环境监测管理等多方面的生态调控关键技术措施,形成生产高效、功能健全、资源配置优化的人工-自然-社会复合生态系统。
(6)灌区依法管理和优质服务体系建立。依法履行各项水利管理职能,灌区水利依法决策机制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的决策程序规范。坚持以人为本,建设民生水利,推进水利服务均等化,完善基层水利服务网络,加大建设投入,建设与管理并重,共享现代化灌区建设成果。
(7)灌区从业人员素质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管理人员现代化、从业人员高素质是现代化灌区的重要基础。水利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艰苦地区和岗位流动的激励机制健全,人才教育培训广泛深入、成效显著,水利职工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规范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