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 平台框架结构建设标准
(1)平台的组成与功能要求。根据灌区业务系统的需求,现代化灌区智能管理平台的主要功能见表11.1。
表11.1 现代化灌区智能管理平台主要功能表
续表
(2)平台的系统集成。平台系统集成主要解决的是各应用系统间信息共享的问题,系统构建的出发点是从IT整体发展现状考虑,从扩展性、开放性等方面构建系统框架,系统集成有两个主要的组件。
1)集成目标。集成框架是基于连接器架构(J2EE Connector Architecture,JCA)的标准框架,它提供给业务流程设计者一个直观的环境来调用适配器(Adapter),而不必去了解适配器之后的企业信息系统(EIS)。业务流程设计者或者技术分析人员能针对适配器定义不同的调用来满足不同的目的。它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a.使用XML作为应用间通用的数据交换标准。
b.能够将适配器提供的调用封装为服务或事件。
c.支持适配器的双向通信。
2)适配器开发包(ADK)。ADK是一个基于JCA的快速开发包,它实现了JCA标准。开发者能容易地开发出基于标准的适配器。ADK支持适配器的开发、测试、打包和发布。
使用ADK,能开发出两种类型的适配器。服务适配器(Service Adapter):消息的消费者,它接收来自客户端的可扩展标记语言(XML)请求。事件适配器(Event Adapter):消息的生产者,它产生XML请求。
系统的适配器开发包应具有以下功能:对于按照新的体系架构开发的系统直接通过门户系统进行集成;对于原来的B/S结构应用可以通过封装的方式将原有应用的页面包含在Portlets(门户组件)中,容易地集成到门户中;对于原来的C/S结构应用,需要将原来的表示逻辑和业务处理逻辑分离,而后封装到Portlets中,最后集成到门户中;对于不能进行改造(如不能得到源代码)的系统,但知道输入、输出数据格式的,通过数据集成实现对原有应用的集成,原有系统运行模式不变;对于完全独立的系统,保持原有系统运行模式不变。
(3)平台系统的集成框架。系统集成框架由4个部分组成:数据集成、应用集成、门户集成、编程框架和.NET集成。
1)数据集成。数据集成解决数据的共享问题,使数据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尤其是数据的综合应用。在此基础上,随着应用的深入发展,还可以建立面向主题的数据仓库应用等。数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数据集成的基础。考虑到各相关单位之间采用技术的差异性以及平台的异构性,将XML作为统一的数据报文格式。
数据集成的目的是形成统一的数据视图。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数据模型在逻辑上必须统一,而在物理上可以分布存储,通过周期性地同步各数据库的数据来实现数据的一致性。对各数据库提供统一入口,对所有的应用而言,只需通过相同的数据模型访问数据库,而无需关心各个物理数据库的模型和结构的不同。
要对非XML数据与XML数据进行重新转换与格式化,这就要求数据集成(中间件)对XML数据格式有很好的支持。数据集成为应用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格式,所有应用系统通过数据集成进行数据交换。数据集成实现数据格式的转换,使本地数据方便地转换为目标格式,进行数据交换。
数据集成平台提供两个方面的功能。数据转化:支持二进制的文件到XML文件的相互转换。数据格式转换:支持不同数据格式的XML文件进行转换。
2)应用集成。应用集成采用的重要技术标准有以下3种:
a.网络服务(Web Services)标准。网络服务将XML作为数据描述格式,将标准HTTP协议作为数据传输协议,以此方式将现有应用集成在一起。与其他方法(如CORBA或消息传送)相比,这种方法的侵入性不强,因而是与现有系统(如用C或COBOL写成的应用)集成的最佳方法。网络服务应为应用集成解决方案提供以下的能力:标准的、统一的数据表达和传输方法;通用的、可扩展的消息处理方法;通用的服务描述语言;查找服务的方法。
b.连接器架构(JCA)标准。JCA是Java 2 Enterprise Edition的扩展,它对应用开发进行革新。JCA为所有应用的应用集成和适配器开发提供了标准方法。JCA定义了应用服务器与企业应用之间的合作协议,包括:安全协议,J2EE的应用服务器可以通过安全的通道访问被集成的企业应用;连接池协议,使平台和被集成应用之间可以建立连接通道池,提高访问的性能;事务协议,使被集成的应用可以通过XA接口加入到分布式全局事务中。
c.Java消息服务(Java Messaging Service,JMS)标准。JMS提供与消息传输机制的标准编程接口,如IBM MQSeries、Microsoft Message Queue等。JMS尤其重要,因为它通过标准方法将现有消息传送系统集成到业务应用中,最终增强Web型应用。
3)门户集成。门户是用户访问不同来源的信息和应用程序的入口,是IT领域的新技术。门户集成技术的应用可以方便不同用户根据业务需求,利用应用集成生成的各种资源定制不同的应用。一般来说,门户从本地或远程数据源(例如,从数据库、事务系统、内容提供者或远程Web站点)获取信息。它们加工此信息并将其聚集到复合页中,用一种简洁、容易的使用形式为用户提供信息。几乎目前所有的门户实现都提供一种组件模型,它允许将Portlet的组件插入到门户基础结构中。
门户具有以下管理功能:门户用户接口及表达服务,用户和组管理,内容管理,搜索,门户管理,基于规则的授权,基于规则的个性化,统一用户档案,交互管理。
4)编程框架和.NET集成。SUN J2EE与Microsoft.NET是目前企业浏览服务平台市场的两个最重要的应用框架。它们都为分布式N-Tier(多层级)应用的设计、集成、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提供了总体的指南和规范。基于这些指南和规范,技术提供商提供了相应的平台、工具和编程环境。在具体的应用框架中,包括了针对应用的表现层服务、服务器端进程、会话管理、商业逻辑框架、应用数据缓存、应用逻辑、持久化性、事务、安全和日志服务等。
尽管J2EE和.NET在吸引用户方面呈竞争态势,但Web Services技术本身的精髓就是集成整合,将不同平台框架上的应用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大的应用服务。因此,J2EE和.NET完全可以利用它们彼此的优势,在一个统一的Web Services层次上,进行广泛的应用协作和整合。
集成整合过程中,原有的应用系统开始只在小范围的环境中运行,其服务和信息无法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共享。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原有的逻辑被包装成EJB Web Services,部署在机构内部的应用服务器上,而桌面应用也被升级以支持Web Services调用,同时为了使得这个Web Services能够被更多的人通过各种平台使用,该Web Services被注册进公共UDDI,并发布它的WSDL描述文档。至此,该Web Services包装的原应用系统可以和现有的基于.Net的Web Services进行系统对接,以实现更高程度上的信息和服务共享。由于是对两个异构平台的服务进行集成(在这里实施了J2EE和.NET平台的连接集成),同时由于将自身注册进了公共UDDI,因此,该Web Services有机会被更多的外部平台集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