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创作理念,收效良好
做《好好学习》这档理论节目究竟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效果?解答这个问题,还是要回到办理论节目的初心上,那就是要担负媒体责任使命,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天天见”“天天新”“天天深”,让新思想可触可摸可用,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在创办节目过程中,吉林电视台要继续坚持“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这一创作理念,争创全国现象级理论节目,收到良好成效。
通过做这档理论节目,不论是走进不同社会领域的目标群体,还是“好学生”“好老师”都深受感染,获得理论提升,大家在不同程度上学到了理论、振奋了精神。在此意义上看,《好好学习》不仅是一档节目,更是一项理论教育宣传实践活动。
担任节目理论点评“好老师”的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王庆丰深有感触地说道:“理论本身是五颜六色的,我们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就是在展示广大人民群众这种多姿多彩的学习,进而影响和带动更多人学习理论的方式和方法。”一直在节目中担任“好学生”的吉林电视台主持人英子也感触道:“通过切身参与到《好好学习》节目中,深切体会到,理论它是有着无穷魅力的,它是有温度的,理论更是五颜六色的,就相当于现实生活的一面反射镜一样,折射出老百姓生活最真实的样子。理论来源于实践,那么,在节目中,我们带着激情、带着我们的热情,回到现实生活,走到老百姓中间,一起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收获的是成长,见证的是社会进步,履行的是媒体人的责任使命!”在走进长春师范大学录制节目时,现场学校三千多名师生通过新媒体参与到“好学生”学习成果PK环节中,来自师生的反馈显示,理论进基层这种接地气的新颖学习形式,激发了在校师生学习理论的热情,英子队的学习推文阅读量达到了2974次,栾海队的学习推文阅读量是3229次,这是之前栏目组没有预料到的。一名大学生留言说:“通过这种学理论的方式,能够感受到理论就在生活之中,理论在生活中游,而不是在生活中飘,学习起来更有兴趣。”《好好学习》走进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关注湿地修复和保护,播出节目《家在向海》,反响也特别好,一位网友说:“特别通俗化、平民化,既增长了知识,也展现了吉林魅力。节目贴近生活,而且不枯燥!”从节目录制现场看,老百姓渴望了解国家更多的方针政策,他们对理论学习是渴求的,关键是理论宣传要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实际,这就要求理论宣传要创新形式、要更接地气、要新颖活泼。不光老百姓喜欢,各级党委政府也大力支持。通过这种生动丰富的学习实践,展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吉林的发展变化。

图5 《好好学习》走进吉林师范大学
在媒体深度融合格局下,《好好学习》栏目不仅在内容上实现创新突破,还在全媒体宣传推广上整体发力、形成合唱效应。目前,栏目与新华网吉林频道、新浪吉林等国家级平台、重点商业网站展开合作,在台、网、端、微四大新媒体平台同时发力,营造宣传声势。除此之外,《好好学习》还“借船出海”,巧妙地使用了吉林省委组织部的“新时代e支部”平台,使节目覆盖全省9万多个党支部和160多万党员。因为“新时代e支部”在全省党员中影响很大,节目点击率很高。所以,节目通过这个平台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好好学习》把节目打碎,做成不超过10分钟的视频,在“新时代e支部”上推送,累计点击量达200多万次,仅《“新时代传习所”中传来农民“好声音”》一期节目视频点击量就达到近20万次,反响热烈。《好好学习》节目内容与广大党员的学习需求高度契合,成为生动学习教材的同时,也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好好学习》栏目在吉林卫视推出以来,多次受到吉林省委领导的肯定和表扬,中宣部理论局充分肯定了吉林省的做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两次对《好好学习》经验做法进行重点推介,去年总局监管中心《收听收看日报》以《吉林卫视〈好好学习〉让理论宣传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为题对栏目进行了专题点评表扬,认为“《好好学习》深入基层一线,在理论传播通俗化、大众化、电视化、现代化上大胆创新,实现了理论深度和实践热度的有机统一,让十九大精神和党的创新理论更接地气、更有生气、更有力量,体现了新时代电视媒体的新实践新作为”。总局还将《好好学习》推举为2017年度第四季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总局的季度创新创优节目竞争应该说非常激烈,在节目创办不足两个月就能够入选还是很不容易的。总局《广电时评》《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综艺报》《三项学习教育通讯》也刊登文章,对节目创办的相关经验进行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