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喻文化”视角下的重新定位:搭建海峡两岸青年互动交流的共享平台

一、“后喻文化”视角下的重新定位:搭建海峡两岸青年互动交流的共享平台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根据人类文化传递方式的差异,将整个人类划分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三种类型。其中,“后喻文化”又称青年文化,指的是在信息社会中,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的文化。新媒体时代,“后喻文化”特征尤为突出:青年掌握现代媒介技术来获取信息,方便生活并影响年长一代的价值观念、文化消费意识与媒介使用行为。为此,新媒体时代的大众媒体应适时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对于两岸融合传播的实践而言,情况更是如此。

一直以来,以“文化立台”的海峡卫视,其主要受众是两岸的中年族群,这样的定位,对于海峡卫视初期开展两岸文化交流有着现实的推动意义。但在新媒体环境下,这样的定位以及围绕其开展的各种电视传播实践,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在充分审视当前的媒介环境及台海局势的基础上,海峡卫视在2016年开启了“融合传播”的创新实践,将目标受众锁定两岸青年族群。如后喻文化理论所指,青年族群是两岸未来走向的决定性因素,理应成为海峡卫视开展融合传播的主要对象,这既是时代发展的选择,亦是成就两岸和平事业的关键。首先,相较于长辈,台湾青年对于祖国大陆的原生情感和两岸统一的观念比较淡漠,加上台湾当局的“去中国化”教育和舆论误导,对祖国大陆产生排斥心理乃至负面情绪,开展两岸青年融媒体交流十分必要。其次,作为“网络原住民”,新媒体日渐消融的边界以及无远弗届的特性使他们能够跨越任何地理边界的限制,接触到全球信息,并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同龄人进行畅通无阻的交流,加上青年人身上天然具有“拒绝传统意识形态束缚,更愿意独立思考、自行判断的倾向”,开展两岸青年交流十分可行。

围绕受众定位的全面调整,海峡卫视将定位转变为以“青春海峡”为宗旨,打造海峡两岸青年交流平台,致力于用“青春”牵线,以“融媒”搭桥,力图先行打造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的交流平台;搭建两岸青年的生活和艺文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