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四、守正创新,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项城融媒在体制机制、管理、人才、技术、内容、运营等方面创新,催化融合质变,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1.机制创新。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打破身份限制,打通编外人员成长通道。坚持去机关化、去行政化,打破官本位,体制内外一样,员工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对于改革出局的人员,从政策上允许事业编制的员工保留事业身份,退休后依旧进入事业体制。招聘有朝气、有思想的年轻人,多次公开招聘播音员、主持人、编辑记者,优化人员结构,团队平均年龄在26岁。目前,项城融媒的中层领导岗位都是一批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90后,他们都是招聘人员,成为项城融媒的中坚力量。

2.管理创新。按照互联网思维,实行自下而上的管理。实行绩效考核制、零工资制、全员竞聘制、数据考核制、末位淘汰制,实现多劳多得,工资有的拿几百、上万元不等,考核由过去的时间考核到现在的数据考核,根据工作量、浏览量、点赞量进行考核。激发了大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3.人才创新。过去的媒体是从上到下的金字塔式管理。现在,我们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组织架构,每人都是一个全媒体。多方引进、培训人才,一人一岗为一人全岗,打造能写、能拍、能说、能剪的“四能”人才。每人既是一个内容生产和传播的全媒体,也是一个绩效考核的主体。自报选题、拍摄、配音、互联网传播等都是独立完成的。

图3 组织员工学习业务知识

为适应受众的不同需求,中心成立了融媒工作组,根据个人兴趣、业务专长、资源等自由结合成内容主创团队。工作室采取主动申报的形式,每个团队3~5人,由1~2名媒体人牵头,招募其他感兴趣的同事自愿参加,可以跨行业、跨专业,可以和融媒体中心以外的人合作。音频制作组和杭州凡音的合作,地产组和深圳金牛股份公司合作等。中心每月对工作室作品完成数量、质量、传播效果等进行评审,对有创新的作品进行奖励。

与郑州大学、浙江传媒学院、今日头条、梨视频、二更等签订战略合作,请进来,走出去,提高员工素质。

人才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聘请全国30多位专家组成智囊团,定期来中心把脉问诊,解决发展问题,及时研发新的发展模式,适应市场变化,实现了借船出海、借梯登高。

打造家团队。鼓励员工把他们的亲朋好友带入项城的团队,团队半数员工具有裙带关系,有的是兄弟,有的是姐妹,有的是夫妻,从员工到主任形成层层的感激关系,组织内部全部打通,人和人的关系成为由感情纽带凝聚起来的整体。

4.技术创新。坚持移动优先策略,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积极向更多媒体平台拓展,广泛入驻抖音、快手等媒体平台,形成多平台的移动传播矩阵。建立360度全媒体演播厅,实现广播、电视、手机APP的同步直播。目前,项城融媒构建涵盖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站、两微一端、图文音像,服务覆盖城乡126万受众群体的全媒体传播网络,让党的声音走进群众、深入人心。微信、微博、APP的粉丝达60多万人,他们既是项城融媒的受众,也是内容的生产者。

5.内容创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的优势,大屏推动小屏,小屏产生互动,内容相互倒流。每天生产近百档原创、本土内容节目,几十场直播,实现广播视听化、电视小屏化、直播互动化,大屏内容以微视频的形式导入小屏,小屏的互动在大屏上显示,主持人和嘉宾时时与粉丝们互动,新时代1059和项城936,全媒体直播,全民互动。

一是形式碎片化。全面升级融合传播,广播电视做的内容,可以直接在新媒体上推送,新媒体内容可以在广播电视上播出,在新媒体上可以“听”电视,也可以“看”广播。做到平台相融,内容相通,互相引流。用大屏推动小屏,视听相互交融。按照互联网思维,打造短视频和微视频,目前中心已开发了《项城头条》《项城热点》《马上就办》《环保在线》《脱贫路上》《改革开放40年看项城》《全民K歌》《你最有才》《金融管家》等近40档节目,在广播、电视和新媒体传播。

二是直播互动化。直播成为引流的重要窗口,互动产生共鸣。中心要求重大活动、重要会议都要进行直播,每周都要策划三次以上直播主题。目前,中心可以同时进行多路直播,通过演播厅、广播、电视、手机融合直播,主持人、专家和粉丝互动,进一步粘合群众。全省百城提质观摩、全市两会、执行老赖等进行直播,每次直播点击量能达到30万,互动话题几万条。直播的关注量、点击量和互动量,就是考核节目质量和记者绩效的依据。通过这些大数据,可以了解老百姓的需求点在哪里,针对不同需求,策划不同选题,做到精准传播、精准服务,实现有效引导。

三是内容本土化。在内容生产上融入地域特色,充分利用本土化资源,服务当地群众。项城936广播以地方方言为主,极具地方特色,粘合周边群众600万人。依托“全项城”APP本地圈,融入当地用户、商家,提高群众的参与性、互动性,更好地把党的方针政策、当地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及时传达到基层。

6.运营创新。创新运营方式,增进服务效能,拓展经营渠道,着力打造“新闻+”“模式。

一是“新闻+政务”模式。建立政务服务平台,设立了市长热线、民生诉求、城市管理、业务查询等功能,在政务服务平台上,让企业和群众“多走网路、少跑马路”,为群众提供了“掌上的便利”。

二是“新闻+文化”模式。采用“超市”式供应、“菜单”化服务、订单式配送的方法,让百姓根据意愿“选文化、淘文化、点文化”,为群众免费提供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超市里有戏剧演出、电影放映、图书推荐、讲座培训、便民服务等栏目,群众可以根据需求,通过手机“一键点击”获取。融媒体中心还把市图书馆、文化馆、豫剧团与镇文化站、村文化大院等公共文化资源纳入网内,文化资源深度融合,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实现群众由“送文化”到“要文化”“种文化”的转变。

三是“新闻+服务”模式。围绕服务群众,深度粘合126万群众,满足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开设了《家居商城》《吃好喝好》《食疗养生》《家装宝典》《热点楼盘》《修车有道》《全民K歌》《我要爆料》等40多个专栏,把生活中好玩的有趣的,用最潮流的和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创出精彩;成立了“维权哥”“帮帮团”,建立了“爆料团”,成为群众离不开的“贴心人”。举办团购节、车房联展、情定七夕、音乐节、观众节、家装节、净水机节等商业活动,每年活动在300场以上。推出“报料”功能,市民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直接通过融媒体中心“报料”平台反映,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搭建了一个移动端媒体监督平台。截至目前,已累计处理报料3万多件,问题解决率95%以上。“报料”平台不仅是一个“民声”窗口,更成了党委政府了解民情的主要渠道之一。

四是“新闻+产业”模式。“新闻+房产”模式,分为包销模式、提点分成模式、宣传销售模式,成为我们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新闻+活动”模式,联合商家举办了项城虫草消费节、项城海参消费节、净水机节、空调节等活动,每年活动达到300多场次。“新闻+项目”模式,承接全市大型活动,承建智慧植物园、智慧教育、智慧农业等,拓宽营收的渠道。项城融媒收入逐年攀升,2017年,实现收入2600万元,2018年,实现收入3200万元,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图4 项城电视文化节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