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新闻节目的内容和社会影响力
新闻类节目不仅要把好舆论导向关,在节目内容日益需要创新的今天,新闻节目内容的创新和求活也极为重要。为此海西州广播电视台在集中采访力量的基础上,在新闻采访中努力深化“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要求,在后期制作中强化精品意识,把过去死气沉沉的新闻节目办得好看、耐看。
1.加大新闻策划力度、讲好海西故事。为紧扣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展现各行各业呈现出的欣欣向荣、热火朝天的动人景象。海西州广播电视台通过抓住时间节点、加大策划力度、细化报道方案,对三种语言《海西新闻联播》节目在编排上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突出新闻报道舆论导向、提升主题新闻报道质量、突出重大新闻播出时效性、合理安排不同类别新闻编排时段。以2017年为例,全年三种语言播报的《海西新闻联播》中统一设置了40多个专栏。这些专栏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跟进及时、制作精良、编排合理,体现了海西州广播电视台作为州级媒体,牢记使命职责,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唱好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讲好海西故事,传递好海西声音的具体行动。例如,在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海西工作一周年之际,本台抽调骨干记者重访总书记在视察青海海西时走过的地方,重温总书记在视察时提出的重大要求,重忆总书记与当地群众亲切交流的感人场景,并由此推出专栏《牢记总书记嘱托 建设现代化强州》。专栏用八个篇章,采访长江源村藏族群众与总书记亲切交谈后的激动心情;走进盐湖集团展现企业职工牢记总书记嘱托,建设“镁锂钾园”的生动场景;探访摘掉贫困帽子、过上小康生活的蒙古族家庭,聆听他们高唱“共产党好、总书记好、听党话、跟党走”的时代赞歌等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这一专栏在汉、蒙、藏三种语言广播电视节目《海西新闻联播》统一播出后,在受众当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一致好评。

图3 记者深入蒙古族群众生产一线采访脱贫致富故事
2.有限资金投入采编一线,提升新闻节目整体水平。近年来,海西州广播电视发展得到了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目前全台电视节目实现了高清拍摄和编辑。此外,还建设了200平方米高清综合新闻演播室,三种语言电视节目演播室从过去的一个摄像机加一块蓝布,发展成为省内各州、市数一数二的一流演播室,再加上新闻航拍、3D动画等手段的应用,新闻节目整体水平有了一定提升。而以“云上海西”手机客户端为主要建设内容的全媒体综合运用平台的上线投用,让三种语言的各类节目有了更大的传播平台。特别是少数民族语言节目真正实现了走出省内、走向全国。

图4 过去简单的演播室

图5 藏语主持人在200平方米高清综合新闻演播室录制节目
不论是新闻节目的策划、选题还是整体包装,最终目的是提高少数民族语言新闻节目的可听性、可视性。在这方面我们的经验是:首先要坚定“政治家办台”的理念,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此基础上要全面展现少数民族地区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少数民族群众逐步走向小康生活的幸福场景,以此激发他们热爱祖国、感恩党、跟党走的信心。其次要在新闻选题中突出一定的服务功能,针对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为他们自力更生鼓劲加油,为他们自主创业介绍典型经验和方式方法。此外不能忽视舆论监督在创造各族群众高品质生活中的特殊作用,新闻工作者要抱着对党和人民负责的精神,认真进行调查研究,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把群众的声音及时传递上去,把政府解决问题的举措真实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