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新闻类节目正确的舆论导向
新闻类节目是地级广播电视台自办的重点节目,也是传递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围绕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凝聚各族群众思想、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的重要节目。海西州广播电视台一直以来重点突出“新闻立台”的思想,就如何在蒙、藏、汉三种语言新闻节目中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确保统一尺度、统一标准、统一底线、统一推进,海西州广播电视台在新闻节目资源整合和把关力量上进行了改革。
1.整合全台采编力量。在过去,全台新闻采编人员尤其是广播电视记者分散在汉、蒙、藏三种语言广播电视的不同部门,加之全台采编力量本身就很有限,所以新闻节目的质量一直得不到提升,正确的舆论导向也很难把控。为此,海西州广播电视台将全台新闻采编人员进行了整合,重点将分散在各部门的摄像、记者统一纳入新闻采访部,由部门统一调度采访力量。此举让一线记者队伍得到了很大充实,形成了集中力量做优质广播电视新闻的局面。
2.在新闻采访部统一采访的基础上,实行“双三审”“三统一”新闻节目制作播出机制。“双三审”,即:汉语《海西新闻联播》实行三审后,蒙古语节目中心和藏语节目中心对编译、制作、播出的节目再次进行三审。由此形成汉语新闻经过三审确保了舆论导向,蒙古语、藏语节目中心编译主任和编译人员、节目制作人员对编译后的少数民族语言新闻节目再把关、再保险的模式。“三统一”,即:汉语、蒙古语、藏语三种语言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海西新闻联播》统一播出新闻内容,由此进一步把控舆论导向、形成“两台、三语”集中力量、集中时段、统一发声。

图2 少数民族语言节目准备录制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发现编译工作是少数民族语言新闻节目的核心环节,提升少数民族新闻工作者的编译素养尤为重要。在编译环节,要把忠实于原文放在第一位,在此基础上用通顺的译文形式进行翻译。此外编译人员要有较好的中文和少数民族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特别是要掌握大量的词汇、谚语、修辞技巧,从而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同一思想内容。因为新闻采访中经常接触一些专业术语,这就要求编译人员不仅要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还要在编译时多查、多问、多想,精雕细琢让译文更加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