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广播电视台运行现状

(一)阿坝州广播电视台运行现状

1.阿坝州电视台基本情况

阿坝州广播电视台成立于1995年,2012年更名为阿坝州广播电视台,为财政全额拨款的正县级事业单位。编制90名,在册职工84名,设有新闻中心、四川阿坝安多藏语译制中心两个副县级内设机构,10个正科级内设机构。目前该台设有新闻综合、文艺两个电视频道;一个广播频率;一个网站(阿坝州广播电视网);一个官微(阿坝州电视台官方微信平台,藏汉双语);一个客户端(美丽阿坝APP)。开设有《阿坝新闻联播》《藏语阿坝新闻》《阿坝民声》《圣地阿坝》(藏语)、《阿坝法制》《阳光问廉》《口述历史》《案例教学》《故乡情》《行游阿坝》《文化阿坝》《航拍阿坝》《记录阿坝》等多个自办栏目,节目覆盖全州13个县城及公路沿线重要乡镇。

2.阿坝州电视台主业开展情况

阿坝州广播电视台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有计划、有重点、有深度地组织宣传报道工作。

(1)常规报道

近年来,阿坝州广播电视台围绕工作大局,积极在创新节目形式上下功夫,推出了《阿坝新成就》《情满暖冬》《代表委员在基层》等专栏,重点围绕全州旅游教育、医疗、民生、党的建设、民族团结等方面进行宣传报道;在服务群众体现民生上下功夫,创办栏目《阿坝民生》,策划采访报道紧贴群众关心关注的难点节目;承办大型现场问政类节目《阳光问政》,努力构建“媒体+群众+纪检”全方位监督新模式,倒逼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地生根,媒体监督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同时将“走转改”贯彻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推出《新春走基层》《记者蹲点日记》等一系列接地气的新闻节目。

图2 阿坝州广播电视台办公楼

(2)重点报道

对于重点报道,该台超前运作,特别是在各个重要事件节点,提前谋划,做好宣传方案,如为做好党的十九大宣传报道工作,精心策划《走基层看变化》《喜迎十九大》等多个专栏,展现全州各族人民爱党护党跟党走的坚定决心和对国家繁荣稳定发展的满满信心。为纪念5·12汶川地震十周年,阿坝州电视台携手多个电视台开展“十年——5·12汶川地震十周年大型记者行动”,播发16期新闻报道、6期专题报道、1期特别报道和10余期新媒体报道,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纪念5·12汶川地震十周年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

此外,还根据不同时期宣传重点开设《富民惠民改善民生》《重点工程巡礼》《花开阿坝》《干正事干实事干成事》《三态三微全域旅游新实践》《环保督察在行动》《脱贫摘帽进行时》等一大批主题报道,使得全年的电视荧屏和新媒体发布平台节目更贴实际、重点突出。

(3)全媒传播

阿坝州广播电视台以“本地、资讯、视频、直播”为传播理念,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2017年年底,“美丽阿坝”手机客户端建设完成,手机客户端已于今年全面上线,主要提供新闻资讯、政务服务、市县频道个性定制、网络直播、便民服务等多项功能,为13县广播电视台免费开设APP服务端口,融合资源,形成合力。对各项重大活动采用藏汉双语网络直播、电视录播的方式进行推广,微信单条阅读量均突破20万,全年网络直播观看量超300万人次,创网络直播历史新高,《九寨沟震后7个月开门迎客 依旧是人间天堂》被腾讯新闻首页推荐,视频点击量超过1亿次,使阿坝州广播电视台的全媒体平台影响力得到了巨大提升。

图3 美丽阿坝APP

为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该台入驻了新华社、四川观察、天天快报、美拍、搜狐视频等国内重要媒体平台,并与四川台、央视等上级媒体建立了新媒体发布渠道,实现了信息的全网发布和推广。美丽阿坝客户端还将辐射五省藏区,逐步建成突破地域限制的区域性综合传播平台。

(4)外宣工作

对外宣传一直是广播电视台的工作重点,阿坝州广播电视台也努力突破、狠抓外宣,积极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四川广播电视台、康巴卫视、安多卫视等上级平台选送大量优秀作品。历年来,阿坝州广播电视台在央视上稿量排名和四川省其他地市州的广播电视台相比一直都比较靠前。2017年,四川电视台采用阿坝台新闻稿件346条,比前年同期增长50%;康巴卫视采用阿坝台新闻稿件256条;安多卫视采用阿坝藏语电视新闻302条。同时,该台还加强了互联网对外宣传工作,积极与上级台站、新媒体沟通和联系,采访制作了大量互联网新闻稿件,生产的电视纪录片《传承》作为四川省2017年首批对外交流的重点节目,推送到长城精品影视,节目首次交流到国际播出平台,在美国的播出平台上展示了阿坝州纪录片制作团队的专业水平,进一步拓宽了阿坝州外宣渠道。

(5)突发事件宣传报道

图4 点击量超过1亿次

2017年“8·8”九寨沟地震、“6·24”茂县特大山体滑坡灾害等突发事件发生后,该台派出强大采访团队赶赴一线,充分发挥州级主流媒体在危急时刻的重要作用,及时播发音视频资讯,从关爱生命角度出发,采访了大量抗震救灾中发生的感人故事,经过十余天的不间断编辑,制作了《九寨沟景区灾情报告》《生死不离——九寨沟8·8地震抗震救灾纪实》等汇报片,为灾后重建提供了更加客观、全面的音视频档案,成为灾后重建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该台新媒体开通的地震图文直播,累计刊发新闻300条,编辑的《九寨沟震后十分钟视频》《震后九寨依然美丽》等视频网络点击量超过10万次。

(6)《口述历史》栏目

2012年3月,阿坝州率先在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了主题为《历史的记忆 和谐的家园》60集大型口述历史纪录片拍摄活动,阿坝州广播电视台担任这项工作的样片拍摄和技术指导,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成功完成了《再造山川》和《爱国守法公约》两部样片的拍摄,为全州“口述历史”纪录片拍摄工作的全面展开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之后又相继完成了《辫子坟》《阿坝民改》等10余部口述历史纪录片的拍摄,并对全州拍摄的100余部口述历史纪录片进行技术把关,之后纪录片在重要时间节点反复播出,为全州藏区各族干部群众“以团结为根,共谋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开创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仅用三年时间大规模、高质量摄制纪录片”的奇迹,受到国家、省、州各级领导和国内权威专家的高度评价。

(7)创优节目

图5 《口述历史》栏目

近年来,阿坝州广播电视台切实履行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职责,创作的电视节目多次在国际国内评比中获得大奖,并成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节目。口述历史纪录片《土司风云》以其史料珍贵、故事精彩、讲述生动被授予“玉昆仑”奖;纪录片《藏地石刻》获得国际金熊猫纪录片入围奖;微电影《博莫娅嫫》获得第三届亚洲微电影节三等奖;纪录片《传承》参加金熊猫国际纪录片节,获得了新片发布邀请,向全球著名纪录片制作机构和播出平台进行了现场推介。《探秘阿坝》《英雄扎江》《不忘初心》等一大批历史价值高、制作精良的口述历史纪录片通过州广播电视台综合频道和微信客户端传给广大观众,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

(8)舆论反制工作

阿坝州地处川、甘、青三省交界处,地理位置独特,在藏区有极强的影响和辐射作用,是四川第二大藏区,也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2008年3月,在西藏拉萨发生“3·14”骚乱后,阿坝州阿坝县也发生了“3·16”打、砸、抢、烧暴力事件,在国际、国内造成了极坏的影响。阿坝州广播电视台随即抽调采编业务骨干组成重点报道组赶赴阿坝县进行实地采访报道,准确地把当地的情况传回台里,配合中央台、四川台完成各类采访任务,充分发挥藏汉双语宣传的自身优势,在藏汉双语新闻节目中开办“高举旗帜维护稳定”专栏,推出了《恶报》《自焚者的悔恨》等系列电视节目,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制作播出维稳工作的相关公告、通知等数件,形成了揭批达赖分裂集团,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强大舆论声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平息事件、稳定人心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9)安多藏语广播电视节目开展情况

阿坝州台安多藏语译制中心把“生产优秀的安多藏语节目以丰富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己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将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传达到广大藏族群众身边。现生产的藏语广播电视节目在电视新闻综合频道每天播出平均时长为17分钟,每月翻译量平均5万字。周播专题节目《圣地阿坝》,是一档以民生发展和文化历史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杂志性栏目。译制中心根据选题精心拍摄制作栏目,对符合栏目主旨的汉语深度报道和社教专题如《口述历史》等优秀汉语节目进行翻译再创作。2016年6月,阿坝州台开通藏语微信“阿坝电视台藏语频道”,该微信平台采用安多藏语为传播语言,使传统媒体的信度、广度、深度与新媒体的广度、速度优势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目前藏语微信周一至周五每天发布3条,每月60条涉及州内新闻、党的民族政策、人文历史、服务等相关消息,传播速度、广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图6 《之江新语》藏语版

精心挑选群众喜爱的电视剧进行译制也是译制中心的重要工作之一。译制中心克服了人员少、设备不足等现状,因陋就简、自我加压,每年都翻译制作2部以上影视剧。截至目前,已经译制了《我在天堂等你》《格达活佛》《暖春》《西藏风云》《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等几十部作品,通过本台播出和赠送基层的方式播出,深受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喜爱。

2017年,译制中心组织专门人员策划翻译出版了习近平的《之江新语》一书藏文版,同时在微信公众号开办“诵读专栏”,每天诵读一篇,2018年5月,完成了该书的出版发行,已赠送给草地县寺庙和农牧民同胞,旨在通过这种方式将习近平总书记在理政、为民等方面的理念、深刻道理用藏族自己的文字和语言传播出去,开创了藏区先例,丰富了基层藏族群众的理论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