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教案,痛恨帝国主义和封建官府

麻城教案,痛恨帝国主义和封建官府

董必武青少年时期,有几件事使他深受震动和教育。

1892年7月,发生了麻城教案。当时在黄安、麻城两县交界的地方有个集镇叫宋埠,这里有来自瑞典、意大利的传教士,他们以传教为名,横行乡里,残害人民,犯下了种种罪行。一次由传教士强奸民女为爆发点,引起了群众的公愤。宋埠镇一带的群众,趁端午节看会的机会将作恶多端的洋人传教士打死,结果封建官府缉捕了为首群众并处以极刑。消息传来董必武十分气愤。在他幼小的心田里,种下了反对帝国主义和清朝官府的火种。

1898年黄安县爆发了农民抢谷风潮。这一年,黄安县发生了严重灾荒,农民没有饭吃。无法生活的农民群众集中到县衙门请求官府设法救灾。结果县里不仅不照顾群众反而贴出告示抬高谷价。3 天之内群众愤怒至极,将富户的积谷一抢而空。劣绅地主将抢粮的农民告到官府,处以重刑。董必武对此十分愤怒,还用黄安“抢粮风潮”教育学生,伸张正义,启发学生对封建官府和土豪劣绅的痛恨。

还有一次,董必武到武昌应乡试时,衙役见董必武穿着破旧,土里土气,将他抓住并以“窥探”的罪名把他打了一顿。董必武深受封建官吏作威作福之害,从此恨透了封建官府。临考前夕,他怀着满腔怒火,挑着行李,弃考回乡,决心同考功名做官的封建道路分道扬镳。董必武回乡后在本县开办蒙馆,从事教育工作。

这一系列的事件,使青年董必武深深认识到清王朝的腐败与罪恶,促使他思考国家与人民的前途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