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起点——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起点——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

历史上,汉江中下游洪涝灾害十分频繁,堤防三年两溃,有“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的民谣。

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俯瞰图

有一幅著名的油画“毛主席走遍全国”,画中题有两句话:“主席走遍全国,山也乐来水也乐。”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毛主席日理万机,其中就考虑治理祖国的大江大河。

1952年毛主席视察黄河,坐在波涛滚滚的黄河边上,问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吧?”

1953年毛主席视察长江,问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主任林一山:“北方水少,南方水多,能不能把南方的水调一部分到北方?”

1958年3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成都扩大会议,中央作出了兴建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的决定,同时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

1958年6月12日汉江丹江口工程委员会成立,中共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张体学任主任。

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汉江中游的丹江口市,是综合治理开发汉江的关键工程,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

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于1958年9月1日动工,1962年大坝水下部分建成。该水库设计工程规模是坝顶高175 米,正常蓄水位170 米。工程修建期适逢我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经济困难,依据当时国家的经济情况和施工条件的变化,缩小了建设规模,坝顶只浇筑到162 米,但预留了坝基,以利日后继续建设,达到当时的设计规模。

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于1959年11月下闸蓄水。1968年10月1日第一台机组发电,1973年工程全面竣工。1975年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按157 米蓄水。

现在丹江口水库大坝长近2.5 公里、高162 米,正常蓄水位157 米,库容最大蓄水量209 亿立方米,电站装机6 台,总容量90 万千瓦,年均发电约40 亿千瓦小时,电站承担了华中电网43%的调峰、调频任务,保证华中电网的运行安全。鄂豫两条引丹灌渠,年均引水9 亿立方米,常年灌溉耕地360 多万亩,使鄂西北、豫西南成为商品粮基地。另外工程建成后,形成了深水航道200 公里,水库形成的约700 平方公里的水域和众多库汊,为发展淡水养鱼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已成为年产1000 万公斤商品鱼的水产基地。

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是由我国自行勘测、设计、施工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开发汉江的关键工程,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全国唯一最大的"五利俱全"(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在毛主席提出南水北调设想整整50年后,2002年12月朱镕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宣布:南水北调工程开工。现在,工程正在紧张进行,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人民翘首以待。

预计2013年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通水。

届时汉江水滔滔北去,流经1000 多公里的人工河,从地下穿越黄河,汇入北京颐和园团城湖,这将是人类又一新的奇迹。当北京人民喝上甜美的丹江水时,不会忘记湖北丹江库区移民背井离乡的泪水和汗水。在一个丹江库区移民村,有一副对联抒发了数十万库区移民的感情和胸怀:

舍小家顾大家为万家同分国忧泽后世,

别旧居建新居迁福居共颂党恩唱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