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人为峰
在武汉,有许多著名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
在武汉,有许多名山:珞珈山、桂子山、喻家山、狮子山、南望山等。
名山有名校,名校傍名山,名校出名人。这是武汉一种特有的现象,中国没有,世界少见。
君不见:武汉大学建在珞珈山上,华中科技大学处在喻家山下,华中师范大学建在桂子山上,华中农业大学处于狮子山下,中国地质大学处在南望山中……
武汉这些山,高不过数十米,无泰山之雄,无峨眉之秀,无黄山之奇,无华山之险,为何成为名山?唐代刘禹锡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些山之所以出名,就在于有这些著名大学。靠着这些大学的名望,山也生辉了。
真是,山高人为峰。
这些年,在武汉三镇,在长江之滨,有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名气渐渐大起来了:路通了,公交车开来了,银行、超市、餐厅、宾馆也建起来了,车水马龙,人声鼎沸。这山,就是梅南山。
梅南山,位于江夏区汤逊湖畔,原为一座不知名的荒丘,2001年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创建于此山,这沉寂千万年的荒丘才渐渐热闹起来,渐渐发展起来,渐渐知名起来了。
你看,现在的梅南山,山上山下,楼房林立,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15000 多名莘莘学子,汇集于中南分校;书声琅琅、悠扬歌声、足球场上的呼喊声、军训时高昂的口令声,使这沉寂千万年的荒丘顿时热闹起来了。
近两年来,梅南山上的中南分校,人才荟萃,群贤云集,我国经济学泰斗、著名经济学家宋涛教授,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丁石孙教授,党政领导干部、原中央组织部部长张全景,原中共湖北省委副书记、湖北省政协主席王生铁,等等,纷纷来到梅南山上的中南分校视察、调研,使梅南山添光增彩。
近两年来,梅南山上的中南分校,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外客人,远在大洋彼岸的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学者来到中南分校寻求经验、执教杏坛、交流信息、切磋学术。
一座不知名的沉寂了千万年的梅南山,转眼之间赫赫有名,原因何在?原因就在于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建于此山!在于中南分校校长赵作斌教授投身教育、矢志不移、立志改革、开拓创新,带领一批献身教育的同仁,数年间在这里创办一所拥有15000 多名学生的综合性大学!
山高人为峰!
现在的梅南山,山顶有巍峨壮观的商学院大楼和外语学院大楼;山腰有行政大楼、图书馆大楼和文法学院大楼;山之东有结构新颖的信息工程学院大楼;山之西有别具一格的艺术学院大楼;山下有学术活动中心大楼;正在规划建设中的还有生命科学学院大楼、城建学院大楼、综合科技大楼和体育馆。高楼林立,建筑风格各异。梅南山下,汤逊湖畔,杨柳依依,一栋栋学生公寓,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梅南山阴,有一个投资数百万元修建起来的体育场,绿茵茵人工草坪足球场,四百米标准塑胶跑道,吸引着成百上千的青年学生,中南分校首届大学生运动会在这里举行。梅南山,已成为一座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大学城。
作为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的创始人、董事长的赵作斌教授,为创建这所大学日夜操劳,不论严冬或是酷暑,他都奔走在梅南山山上山下各个工地。大楼一栋栋耸立起来了,盘山公路修通了。银杏、古槐也从数百里之外的深山老林搬迁过来了。两三年的时间,一所现代化的大学就奇迹般地出现在梅南山上,使许多慕名前来参观考察的人无不为之惊叹!但,赵作斌教授认为这只是学校建设的第一步,更长的路还在后面。
赵作斌教授认为,办学校修大楼,相对比较容易;教育理念的树立、教育思想的形成、教师队伍的培养、办学特色的产生,才是办学的关键,也更加艰辛。
他外出考察,足迹遍于东西两半球的世界著名高校。
他求师拜友,请来宋涛教授担任名誉校长;请来社会名流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请来专家、学者成立客座教授委员会。
他集思广益,每周定期两次召集专家、教授与领导干部一起探讨办学大计。
他投身实践,举办素质导师培训班、工商管理试验班,亲自授课。
他深思熟虑,夙兴夜寐,办公室的灯光总是亮到深夜。
经过长期的实践、思考,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成功素质教育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