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万里长江上建设的第一个大坝,是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巨大水利枢纽工程之一。水利枢纽的设计水平和施工技术,都体现了我国当时水电建设的最新成就,是我国水电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出口南津关下游约3公里处。长江出三峡峡谷后,水流由东急转向南,江面由390 米突然扩宽到坝址处的2200 米。由于泥沙沉积,在河面上形成葛洲坝、西坝两岛,把长江分为大江、二江和三江。大江为长江的主河道,二江和三江在枯水季节断流。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横跨大江、葛洲坝、二江、西坝和三江。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由船闸、电站厂房、泄水闸、冲沙闸及挡水建筑物组成。船闸为单级船闸,一、二号两座船闸闸室有效长度为280 米,净宽34 米,一次可通过载重为1.2 万至1.6 万吨的船队。三号船闸闸室的有效长度为120 米,净宽为18米,可通过3000 吨以下的客货轮。上、下闸首工作门均采用人字门,其中一、二号船闸下闸首人字门每扇宽9.7 米、高34 米、厚27 米,重量约600 吨。为解决过船与坝顶过车的矛盾,在二号和三号船闸桥墩段建有铁路、公路、活动提升桥,大江船闸下闸首建有公路桥。两座电站的厂房,分设在二江和大江。二江电站设2 台17 万千瓦和5 台12.5 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为96.5 万千瓦。大江电站设14 台12.5 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75 万千瓦。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7.5 万千瓦。二江电站的17 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的水轮机,直径11.3 米,发电机定子外径17.6 米,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低水头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之一。二江泄水闸共27 孔,是主要的泄洪建筑物,最大泄洪量为83900 立方米/秒。三江和大江分别建有6 孔和9 孔冲沙闸,最大泄水量分别为10500 立方米/秒和20000 立方米/秒,主要功能是引流冲沙,以保持船闸和航道畅通;同时在防汛期参加泄洪。挡水大坝全长2595 米,最大坝高47 米,水库库容约为15.8 亿立方米。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1970年12月30日破土动工。1974年10月主体工程正式施工。整个工程分为两期,第一期工程于1981年完工,实现了大江截流、蓄水、通航和二江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第二期工程1982年开始,1988年底整个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成。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近期具有发电、改善峡江航道等效益。它的电站发电量巨大,年发电量达157 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约原煤1020 万吨,对改变华中地区能源结构,减轻煤炭、石油供应压力,提高华中、华东电网安全运行保证度都起了重要作用。仅发电一项,在1989年底就收回全部工程投资。葛洲坝水库回水110 至180公里,由于提高了水位,淹没了三峡中的21 处急流滩点、9 处险滩,因而取消了单行航道和绞滩站各9 处,大大改善了航道,使巴东以下各种船只能够通行无阻,增加了长江客货运量。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施工条件差、范围大,仅土石开挖回填就达7 亿立方米,混凝土浇筑1 亿立方米,金属结构安装7.7 万吨。它的建成不仅发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提高了我国水电建设方面的科学技术水平,培养了一支高水平的进行水电建设的设计、施工和科研队伍,为我国三峡工程等水电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再一次向全世显示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