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解放战争旗帜,江汉大地一片红
抗日战争胜利后,武汉成为国民党军队从大后方进军华东、华北和东北的战略枢纽。为了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和部署进行内战的兵力,蒋介石调集了20 多个师,加紧包围和蚕食中原解放区,并先后占领鄂中、襄西、鄂东、鄂南、豫中、豫西等地,企图消灭中原军区的部队,打通国民党军向华东、华北和东北进军的通道。
1946年5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就中原地区停止武装冲突签订了《汉口协定》,但国民党军队的蚕食进攻并未停止。至6月,国民党军队已将中原军区部队6万余人包围在以大悟宣化店为中心、方圆不足百里的罗山、光山、商城、经扶、礼山之间的狭长地带,中原解放区的面积只剩原来的十分之一。为了避免内战,中共中央多次与国民党谈判,表示愿意让出中原解放区,将部队转移至其他解放区去。但蒋介石却一意孤行,不断加紧调兵部署,拉开了全面内战的帷幕,打响了全面内战的第一枪,成为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起点。
中原军区主力冲破国民党军队的重重截击与合围,实现了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创建了鄂豫陕和鄂西北两块新的根据地。新根据地的开辟与创建,以及鄂东、鄂中游击战争的坚持与发展,形成了同全国解放区战场相呼应的中原广阔敌后战场,从战略上配合了其他解放区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军事进攻。
1947年6月,刘邓野战军挺进中原,发动鲁西南战役,揭开战略进攻序幕。刘伯承、邓小平遵照中央军委“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中央突破、南渡黄河,直趋大别山”的战略方针,8月底胜利到达大别山区,完成了千里跃进的壮举。三路大军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后,展开外线机动作战。在黄河以南、长江以北,西起汉水,东至海边的广大中原地区向国民党军队发起战略反攻,重建中原解放区,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国民党军队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变为全面防御,从而结束了长期以来人民军队在革命战争中所处的战略防御地位,成为蒋介石20年反动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人民解放战争不断向国民党统治区域推进,尤其是刘邓大军在湖北实施战略展开,对国民党战略后方构成严重威胁,国民党军队不得不收缩战线,由全面防御变为重点防御。湖北各解放区的恢复和重建,为刘邓(刘伯承、邓小平)、陈粟(陈毅、粟裕)、陈谢(陈赓、谢富治)三支大军驰骋中原,粉碎国民党军的重点防御体系,实施战略决战,提供了有力支援。湖北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前进基地和巩固后方。
邓小平和刘伯承
1949年4月20日渡江战役开始。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上海到宜昌的1800 余公里的长江上展开了全面进攻。4月23日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中心南京。5月14日,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在湖北团风至武穴地段横渡长江,5月16日解放汉口,17日解放武昌和汉阳。1949年5月20日,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和湖北军区在湖北孝感花园镇宣告成立。李先念任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湖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刘建勋任省委副书记,王任重任省政府副主席,王树声、王宏坤任湖北军区副司令员,张广才任副政治委员。23日,湖北省直属机关干部举行盛大集会,热烈庆祝省委、省人民政府和湖北军区成立。至1950年1月中旬,湖北全境解放。湖北党的组织以崭新的面貌迈向新的征程。
雄鸡一唱天下白。从1920年8月湖北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到1949年5月新的湖北省委建立共28年,湖北党的组织高举旗帜,顽强拼搏,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可歌可泣,苦难辉煌。
(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