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访韶山——纪念毛泽东100周年诞辰
韶山,是毛泽东主席的故乡,是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所景仰的地方。
近20年来,我曾有幸三次访问韶山。每一次都有强烈的共同感受,每一次又有新的不同的感觉。
第一次访问韶山,是1974年7月。当时,已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但“四人帮”仍在横行。我们到韶山,只见到处是红旗帜、红语录、红袖章,一片红色海洋。我参观了毛主席纪念馆、毛主席故居、毛主席读过书的学校。毛主席从这山冲的土屋里走出去,接受马列主义、传播马列主义;发动革命、领导革命,风风火火半个多世纪。我强烈感到毛主席是个伟大的革命家,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
第二次访问韶山,是1984年10月。当时,党的十二大已经开过,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潮已席卷全国。我们来到韶山,只见青山更绿、碧水更秀。我又一次参观了毛主席纪念馆、毛主席故居,还到滴水洞毛主席曾经住过的地方住了一夜。那晚,我伫立室外,望着那遥远的天际,看着那闪烁的星光,万籁俱寂,我却心潮涌动,感慨万端。毛主席已经离开我们了,但毛主席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在他的战友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则更加辉煌。毛泽东同志创立的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的思想路线得到了发扬光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我深深感到毛主席是个伟大的思想家。
第三次访问韶山,是今年10月。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韶山发生了深刻变化。通往韶山的路更宽、更直,来往车辆更多、更新。昔日的韶山区变成了韶山市,到处是工厂、商店、酒家和学校。在毛主席纪念馆前的广场上、在毛主席故居前的水塘边、在滴水洞的入口处,旅游产品琳琅满目,叫卖之声不绝于耳。北京话、广东话、江浙话、湖南话,声声入耳,间或有英语穿插其中,今日的韶山已向世界开放了。山坡下、田园边,一栋栋白色两居或三居小楼,在葱绿的林海边格外引人注目。人们的服饰五颜六色,汽车、摩托车已取代了昔日的自行车……啊!韶山富起来了。
人们都在购买毛主席像章。我胸前也佩戴着一枚红色毛主席像章,我不时望望他,似乎发现毛主席笑了。
是啊!韶山富有了,祖国富强了,毛主席能不笑吗!
为了中国的今天和明天,毛主席不仅贡献了他毕生的心血,而且他的六位亲属也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在毛主席纪念馆的展览室里,我看到了每次都使我强烈震撼的一组照片:这里面有毛主席的弟弟,夫人,儿子,以及其他亲属,他们牺牲时年龄最大的43 岁,最小的只有19 岁。我们讲“无私奉献”,毛主席可以说是“无私奉献”的最高楷模。
三访韶山,看到毛主席的故乡面貌一次比一次新,一次比一次富。毛主席倘若天上有灵,定会为故乡和祖国的变化喜赋新的华章。
(1993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