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教育家的情怀——丘质模60年教育人生
丘质模同志从网上转来他的回忆录《教育人生60年》,并嘱我作序。
从电脑显示屏上阅读这九大篇洋洋数十万字的回忆录,倍感亲切。阅读中我眼前常常浮现出他那熟悉的身影:他是辛勤的园丁,浇花育苗,乐此不疲;他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教育青年,为国育才,桃李满天下。
60年教育人生,60年人生辉煌,显示出一个教育家的情怀。
1962年9月,我与丘质模同志相识在湖北孝感高中。孝感高中是当时湖北省直接管理的18 所重点中学之一。那时,他已是孝感高中外语教研室主任、学校名师了,而我还是初出茅庐的一个新兵。不过,我们是校友,我们都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他1957年大学毕业,比我早5年,他是我的学长,也是我初入社会的引路人。
1962年9月至1965年8月,我们在一起工作。当时,我是孝感高中62 级(六)班班主任,他是我们班外语科任老师,我们就这样在孝感高中相处了3年,一直到这个班学生毕业。
阅读《教育人生60年》,回忆我们工作相处的美好日子,我深深感到他是一位教育家,是一位在教育园地里按照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挖土播种、浇花育苗,勤勤恳恳、不辞辛劳,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教育家。
我的学生来看我时,常常动情地谈到他们的丘老师。
丘老师热爱学生,坚持和学生交朋友。1963年春,他和我们62 级(六)班胡乾文、叶国清等同学交上了“朋友”。这些同学都来自农村,家境贫寒,学习条件差,特别是对外语学习感到很困难。丘老师不仅在课堂上认真讲授,自习时下班辅导,休息时还把学生请到家里指导他们学习,使这些学生学习进步很快。有些学生经济上很困难,他就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一些钱来资助他们。他不仅关心学生们学习、生活,而且关心他们思想的进步、素质的提高。1963年3月,他邀请我们班几个同学成立了孝感高中第一个学雷锋小组。每周安排一次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学习,他与学生们一起学习雷锋的事迹,学习毛主席著作,做好事,助人为乐。坚持了两年多,直到毕业。一次学雷锋小组的胡乾文同学捡到一块手表,这在20世纪60年代还是一种十分珍贵的生活用品啊,他毫不迟疑地交给了学校。62 级(六)班学雷锋小组的事迹在全校传开了,全校许多班级都建立了学雷锋小组,学校的风气为之一变。
丘老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而且还关心他们的家庭。学生叶国清后来常常对我说:“丘老师这样的老师现在太少了。当时我家里经济困难,他经常资助我;我学习跟不上,他个别辅导我;连我母亲生了病,他都到处写信,为我母亲求医,我一辈子忘不了丘老师。”
有丘老师这样的科任老师的支持,我这班主任就好当多了。从1963年以后,62级(六)班在学校学习、劳动、纪律、文体活动、社会活动和共青团工作等各方面都走在全校各个班级的前列。特别是他参与并指导的学雷锋小组的一些同学,德智体全面发展,进步更大、成长更快。40 多年过去了,这些同学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各种考验,没有一个出问题的。62 级(六)班的同学,现在也都退休了,他们中有模范教师,有厂长,有县长、县委书记,有处长、局长,有部队军官,有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教授,还有驻国外的大使。他们常常聚会,在一起谈得最多的,是当时班上的各种活动。他们念念不忘的是他们的丘老师。
我1966年以后就离开孝感高中了,但我和丘老师还保持着多种联系。我知道他后来当了孝感高中副校长,调回广东后担任了大专性质的广东外语师范学校的副校长。不管工作岗位怎么变化,他坚守教育岗位、热爱学生、勤勤恳恳工作的思想作风始终没有变。
他的崇高品质和卓越贡献体现在多方面。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一个勤勤恳恳的教育家。他就是温总理所赞誉的那种教育家:“第一热爱教育,第二懂得教育,第三站在教育第一线,不是一时,而是终身。”
他的一个学生回忆时说:“我从丘老师那里得到的不仅是师爱,还有那母爱般的温暖。母爱是一种天性,它是伟大的,师爱是一种天职,它是崇高的,把这两种爱融化在一起就是‘教育爱’。教育过程中的各种教育因素,一旦用教育爱把它胶结起来,就可产生不可估量的教育力量啊。老师早已离我而去,但我却永远对他无比的怀念。”
丘质模同志在他的诗作《晚霞美》中说:“……从教半百,授人聪慧。百年树人,潜心栽培。孔圣有嘱,有教无类。尖子差生,都是宝贝。大树小草,一样可贵。各尽所能,造福社会。……宝贝爱我,我爱宝贝。”这种对教育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充分体现了他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正是这种忠诚铸就了他对教育的执着、坚守,也铸就了他60年教育的辉煌成就。
坚持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教育是铸造人的灵魂的工作。我们的教育就是提高人的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绝不仅仅是就业的训练。正如一位教育家说的:“什么是学生?就是学生活知识,学生存本领,学生命价值。”1962年9月至1965年8月我们共事的三年中,他始终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他花很多时间去关心学生的思想、生活乃至学生的家庭,他组织学生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雷锋同志的事迹,这样,学生们不仅思想进步快,学习也提高快,而且使他们终身受益。
丘质模同志在他的《教育人生60年》中说:“在这个天地里,珍藏着众多教育家写下的理论、学说,任由人们学习、继承、筛选、创新。”他从两千多年前教育家孔子、孟子那里,知道了一个教师应具有“天下为公”的襟怀;有“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有教无类”的爱心;还得有要把学生培养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素质现代型人才的诚心。他还学了外国教育史,知道西方古时也有一位伟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是他告诉世人:“在阳光底下,再没有一种职业比教师更崇高的了。”
几十年来,他教育过成千上万的学生,他们中有中、小学生,也有大、中专师范生;有智力超常的中国科技大少年班佼佼者,也有曾一蹶不振的差生、留级生。现在,他们有的成了参天大树,有的甘当路边小草;有的爱上了偏僻山村,也有人鏖战在欧美大陆。不论怎样,他们都成了有用之才。他爱他们,他们也爱他,彼此心连心。这才是教育家的情怀。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丘质模同志崇尚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鞠躬尽瘁精神,和陶行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至理名言。所有这一切,使他知道,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做何努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就应该是学生的表率,丘老师就是这样一个表率。一个学生在回忆中说:“丘老师的爱人身体不太好,丘老师既要做家务,还要照顾两个比我们年龄小的孩子,更多的精力要放在教学上,因此他总是忙忙碌碌的。我们许多同学和丘老师的关系特别好,经常到他家去。每次去都看见他一会儿洗衣服,一会儿做饭,一会儿打扫卫生,一会儿关心小孩的学习,从没闲过。每每看到这些我就在想,他真是一个善良的铁人。在老师榜样的潜移默化影响下,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今天我之所以能成为上海市劳动模范,与小时受的教育打下的思想基础,当然有关。”
丘质模同志在他的诗作《晚霞美》中说:
人说钱好,我赞智慧。
两袖清风,无怨无悔。
粗茶淡饭,强身健美。
奉献是福,笑看百岁。
1981年,应城县一个农村初中的考生叫朱传碧,平时成绩优秀,但中考失手,不仅无缘孝感高中,就连县一中的线也达不到。丘质模同志认为:这样一考定终身,对一个贫苦农民的孩子来说,未免太残酷了。他叫朱传碧来面试,用另外一套正规的语、数、外考卷给他做,结果很好。朱传碧被特招入孝感高中的第一天,他那老实巴交的农民父亲,拿了一小篮鸡蛋去丘老师家。后来,丘老师按农贸市场价折成饭菜票,给了朱传碧,叫学生转告家里以后别这样做。
教育是兴国安邦的基础。国家要振兴,首先要振兴教育,振兴教育关键就是要建设一支丘质模老师这样的教师队伍。
时代呼唤丘质模。
(2011年8月18日于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