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弘扬
党政军民一心齐,试看天下谁能敌。通过这次抗洪抢险斗争,全国人民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壮丽篇章,铸就了继承民族传统美德而又具有鲜明时代精神的抗灾精神。大灾之后求发展,我们要完成党的十五大和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战略部署,要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要确保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艰巨,困难巨大。用什么去战胜困难,夺取胜利?关键是要做到江泽民同志所要求的,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发扬抗洪抢险第一线广大军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伟大精神。通过弘扬抗洪救灾精神,扎扎实实地完成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任务。
一是弘扬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精神。“加强纪律性,抗洪无不胜。”在抗洪斗争中,汛情就是命令,江堤就是战场,只有坚决服从命令,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才能做到决战决胜。个人服从组织,局部服从全局,这是抗洪斗争的铁的纪律,也是推进各项工作所必需的铁的纪律。当前,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特别需要坚强的组织纪律性。对于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只有努力学习、正确理解、认真执行、坚决维护的义务,绝没有不执行,或者随意改变的权利,更不允许口是心非,阳奉阴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对于新出台的改革措施,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决不允许无领导无秩序,贯彻不力的现象。要真正做到把全党的思想凝聚到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上来,把全国人民的力量凝聚到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上来。否则,就会损害改革开放的政策,就会贻误加快发展的战机。
二是弘扬万众一心,团结拼搏的精神。8 次洪峰压境,8 次决战决胜,靠的是万众一心,团结拼搏。靠的是前方临危不乱,果敢排险;靠的是后方齐心协力,勇于奉献,为前方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靠的是军民团结一心,警民团结一心,干群团结一心,800 万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拼搏御洪。团结就是力量,抗洪斗争如此,改革和建设亦是如此。面对国际范围内综合国力竞争和高科技竞争的严峻挑战,何以战而胜之?唯有靠团结,靠全党上下坚定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靠各党派、各阶层、各族人民同舟共济,为着实现党的宏伟目标而艰苦奋斗,这是实现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根本保证。
三是弘扬忠心报国,守土有责的精神。在抗洪抢险斗争中,守堤就是报国,保民就是报国。数十万官兵挥汗一线,用血肉之躯筑成冲不垮的长堤;数百万干群驻守江堤,用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与洪魔搏斗;其目的在于忠心报国,其原因在于守土有责。责任重于泰山。保堤就是责任,而且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责任。广大抗洪军民以血肉之躯筑起抗洪抢险的钢铁长城,在各自的堤段上立军令状,树生死牌,发扬人在堤在,誓与江堤共存亡的精神,就是责任意识的最高体现。崇尚责任,牢记责任,履行职责,这是抗洪决胜的保证,也是我们的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弘扬这种精神,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时时刻刻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也只有时刻不忘党和人民赋予的重大责任,才有紧迫感,才有压力,才有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四是弘扬身先士卒,甘当公仆的精神。在抗洪斗争中,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始终冲在最前面,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他们就出现在哪里。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了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湖北省坚持“一把手上一线”,7.1 万各级领导干部坚守一线。广大共产党员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立军令状,树生死牌,险情来临时,党员突击队走在最前面,为人民群众树立了榜样。省委书记、市委书记、县委书记等领导干部身先士卒,甘为公仆,仰不负党,俯不愧民,这正是我们党具有高度凝聚力和坚强战斗力的根本所在,更是我们党领导核心作用的鲜明体现。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只要我们的各级党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弘扬这种精神,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自觉地以人民利益为重,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服务人民,甘当人民公仆,我们就一定能够加强党的建设,推进新的伟大工程,我们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
五是弘扬不畏艰苦、勇于牺牲的精神。在同暴烈的洪水和恶劣的自然条件进行的殊死搏斗中,广大抗洪军民体现出了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战士为了抗洪,推迟了婚期,光荣牺牲在一线;在困难和危险来临的时刻,党员干部总是把方便和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困难和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人民子弟兵勇于承担危险任务,不怕烈日高温,不畏泥泞难行,不惜牺牲生命,在坚守荆江大堤、抢堵九江决口、会战武汉三镇,抢救江心洲遇险群众和保卫大庆油田、阻截哈尔滨漫堤洪水等险情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空军武汉基地高炮五团指导员高建成、实习排长田华、专业军士杨德胜和广州军区舟桥旅战士杨德文、叶华林等同志,为抢救群众和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是长征精神的再现,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根本。不畏艰苦、勇于牺牲的精神,正是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强大保证。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要求的: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何时候都不能涣散革命意志,懈怠奋斗精神。同时,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也需要我们不断发扬党的艰苦奋斗,勇于牺牲的传统。
六是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抗洪斗争中,就全面工作来说,抗洪救灾是工作的中心,是大局,党政军民围绕这个中心,顾全这个大局,是抗洪救灾斗争夺取全胜的根本保证。就抗洪救灾的各个战线来说,各地所受洪水压力有别,技术力量有别,受灾程度不同,也需要各级服从大局,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抗洪斗争中,不少地方舍小垸保大垸,舍小堤保大堤,不少群众舍小家顾大家,不少战士家乡受灾,异地挥泪上阵,体现的都是这种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讲大局,讲奉献,也是我们党和国家面对世纪之交的严峻挑战,不断推进事业发展的全新要求。讲大局,就要有大局意识,要清醒认识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动,就要清醒认识我国在跨世纪紧要关头改革发展的利益所在,就要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短期效益,正确处理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这对于保持稳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抗洪救灾特定环境中产生和形成的抗灾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生动反映,是人民群众改造客观世界,与大自然作斗争英雄气概的真实写照,是时代精神的辉煌篇章。弘扬抗灾精神,对于保证抗洪斗争胜利,对于组织灾后生产自救,抗灾夺丰收,抗灾保发展,对于实现党的跨世纪的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99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