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大课堂——井冈山纪行

井冈山,大课堂——井冈山纪行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毛泽东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早在戴红领巾上小学的时候,我就知道“朱毛会师井冈山”、“朱德的扁担”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对井冈山心向往之。

中学时代,我知道“三湾改编”,毛主席提出党的支部建在连上,“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些革命道理,更加深了对井冈山的认识。

大学时代,我读了党史,更喜欢毛主席的词《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对毛泽东那种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由衷地钦佩,对井冈山更加仰慕。

可是几十年过去了,我上井冈山的夙愿,一直没有实现。

前不久,中组部原部长、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会长张全景同志在南昌召开党建理论研究课题协调会,给我提供了一个上井冈山的机会,多年的夙愿得以实现。

我们从南昌乘中巴车沿105 国道,经过五个小时的行程,就到达井冈山市的首府茨坪。这里层峦叠嶂,山势雄伟,茂林修竹,绿海蓝天,空气清新得让人陶醉。我们下榻在黄洋界宾馆——也是江西省委组织部井冈山党员干部培训中心。

一进宾馆,服务人员就把打印好的《培训须知》、《日程安排》和房门钥匙交给我们,所有在井冈山的一切活动都写得清清楚楚,安排得细致周到,无须再开会说明。

我们进了房间,办公桌上摆有一本《走进井冈山》的小册子。这本小册子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昔日烽火地”,扼要地介绍了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创建我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巩固、发展和坚持斗争的革命业绩;第二部分“今日正繁荣”,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井冈山建市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风景名胜,井冈山特有的“历史红,山林好”,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人。小册子还没看完,培训中心工作人员就通知我们集合上车,去参观井冈山市革命烈士陵园。

革命烈士陵园在井冈山市中心茨坪的北山,陵园依山而建、掩映在一片苍松翠竹之中。陵园大门口中央是井冈山老战士、原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宋任穷题写的“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的红褐色大理石石碑。进门后,拾级而上,依次是瞻仰大厅,里面摆满了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时献上的花圈,然后是烈士纪念馆、陈列室、碑林等,最后登上山顶,山顶有邓小平题写碑名的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这个纪念碑的基座由红褐色大理石建成,基座四周是描绘井冈山革命斗争的白色大理石浮雕,基座上是金灿灿的金属构成的雕塑,由几个巨大的“山”字形金属架纵向重叠,宛如直刺云霄的山峰,又如熊熊燃烧的火焰,高达数十米。动感很强,耸立在山顶云端,很远很远就可以看见它耀眼的光辉。

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创建了我们党领导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组建了政府、进行了土改、发行了货币,在井冈山方圆1300 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红军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两年零四个月的斗争中,有48000 名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革命烈士陵园的黑色大理石墙壁上,刻有名字的烈士就有15744 名,看到这些密密麻麻的烈士名单,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

我们在这里瞻仰学习差不多两个小时,大家认真地听,仔细地看,有时还记着笔记。年过七旬的安徽省委原副书记徐乐义、江苏省委组织部原部长孙富中,也和我们一样认真地记着笔记。

下午六时多了,我们才回到黄洋界宾馆,大家来不及休息,又赶紧吃饭,因为晚七时,还安排有听课任务。

七时整,我们在黄洋界宾馆二楼会议室坐得整整齐齐,听候培训中心安排的毛秉华教授给我们讲课。

毛秉华教授原是井冈山博物馆的馆长,73 岁了,花白的头发,戴一副深度近视眼镜,对井冈山时期的革命斗争历史,他了如指掌,是井冈山革命斗争史专家。讲课前,他给我们每一个听课者送了一本最近出版的书《天下第一山》,也是关于井冈山革命斗争的,然后他侃侃谈来。

他从朱、毛上井冈山的背景谈起,讲到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过程,讲到井冈山革命斗争的意义,语言生动流畅,概括言简意赅。他把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给人们以启迪、深思。井冈山革命斗争,我们在座的人都了解一些,但听他一讲,我们还是有新的认识。两个小时讲完,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据培训中心负责人介绍,毛秉华教授从1968年到井冈山博物馆工作以来,收集整理出版了大量井冈山革命斗争史料和著作,已给120 万国外来宾、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宣讲井冈山革命斗争传统。现在他还是井冈山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并被聘为国防大学、总参谋部大学生训练基地、南昌陆军学院、上海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同济大学、南昌大学、中共江西省委党校等大专院校的兼职教授,是一位党史专家、宣传家,也是一位井冈山通,井冈山迷。

在井冈山的三天时间内,我们按江西省委组织部井冈山党员干部培训中心的安排,参观、考察了黄洋界战场遗址,小井红军医院,茨坪毛泽东、朱德故居,博物馆,还游览了五龙潭瀑布,看了电教片《井冈丰碑》、《毛泽东、朱德上井冈山》等。日程很紧,但感受很深。

江西省委组织部井冈山党员干部培训中心多年来的传统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十五个一”的革命传统教育模式,按照“二日行”、“三日行”、“四日行”、“五日行”的不同时间和不同培训对象的要求,选择穿插安排这“十五个一”的内容,生动丰富,效果很好。这“十五个一”就是:

(1)上一堂革命传统教育课。聘请龚育之、毛秉华、余伯流、黄仲芳等省内外著名的专家教授上课。

(2)看一部革命传统教育片。已录制专题片《井冈丰碑》,共八集。片中采访了宋任穷、江华、萧克、曾志、彭儒、李立等一批当年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同志,原人说往事、话当年,真实感人,催人奋进。

(3)读一本革命传统教育书。根据不同班次需要,有选择地向学员们推荐国内外关于井冈山斗争的图书资料,有回忆录、人物传记、研究成果、图片资料,如《天下第一山》、《让井冈山精神代代相传》等教育读本。

(4)参观一次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和革命旧居旧址。井冈山有革命博物馆和革命旧居、旧址、纪念建筑等37 处,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就有10 处。通过现场参观和瞻仰,学员们可直接感受井冈山斗争的艰辛,井冈山精神的崇高。

(5)走一次红军路。沿当年毛委员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的路线,即永新三湾(三湾改编)—宁冈砻市(朱毛会师)—茅坪(八角楼的灯光)—大井、小井(毛主席旧居、红军医院)—黄洋界(黄洋界上炮声隆)—茨坪,边走边学习考察,部分地段可步行拉练,既是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又是一次体魄的锻炼和意志的考验。

(6)访一位老红军(或烈士后代)。在井冈山及周围还有一批健在的老红军和烈士后代,听他们讲述当年的战斗情景,可以使学员受到一次生动的传统教育。

(7)唱一首红色歌谣。井冈山斗争时期,留下了《十送红军》、《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等一批脍炙人口的红色歌谣,这些歌谣既反映了当年斗争环境的恶劣,更体现了红军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革命情操。组织学员学唱红色歌谣,有利于学员在轻松愉悦中受教育。

(8)吃一顿红军餐。利用井冈山丰富的红米、南瓜、笋干、野菜等烹制红军套餐,让学员了解红军生活的艰难,体会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

(9)在烈士墓前宣一次誓。在井冈山斗争中,牺牲了近五万名烈士,其中大部分至今尚不知姓名。组织学员到无名烈士墓或烈士陵园进行敬献花圈、缅怀先烈、重温入党誓词的宣誓活动,以激发学员报效祖国的热情,坚定学员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

(10)进行一次军事训练。主要针对中青年学员进行。通过组织中青年学员进行队列训练、打靶、拉练等军事训练,可让学员在半军事化的条件下受到锻炼。

(11)献一次爱心。学员可根据条件,展开献爱心活动,如资助贫困学生,或提出山区建设合理化建议,或参加一些义务劳动,或给农民讲授科技文化知识等,让学员通过扶贫济困、社会调查等感受老区人民的淳朴,增强群众观念、强化宗旨意识。

(12)过一次组织生活。组织学员到茅坪等地与基层党员一起过一次组织生活,如在八角楼,让学员通过了解毛泽东同志在油灯下写出光辉著作的事例,对学员进行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教育。

(13)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即组织学员深入乡村进行村情民意调查,使学员通过了解井冈山的农业、企业、学校等,以小见大,了解中国国情,加深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理解,增强政治责任感。

(14)进行一次学习交流(课题研究)。以在井冈山发生的某个历史事件提炼出一个有现实研讨意义的问题,让学员带着问题学习,在考察中进行思考,联系实际进行讨论交流,相互启发,以深化认识。

(15)写一篇党性分析小结。每次学习活动结束时,都要求学员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对照井冈山英烈的事迹和井冈山精神找差距,写心得,以明确努力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锻炼。

去年,井冈山这个大课堂已接待了100 多万人,今年来的人更多。南方有一家很有影响的报纸,曾在一版用过这样的大标题:“一个中国人,应当到井冈山看看。”

是啊,井冈山有无穷的魅力。毛泽东一生发表的诗词只有51 首,其中就有3 首是写井冈山的。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曾说过:“井冈山有两大宝:历史红,山林好。”朱毛会师的历史名垂宇宙,黄洋界上的炮声震撼山河,红军挑粮的小径历历在目,五大哨所的工事依然留存,还有那无边无际的林海、竹涛,印在1990年版100 元人民币上的五指山峰,飞流直下的乌龙潭瀑布,满山遍野的杜鹃、兰花,所以朱德总司令称它是“天下第一山”!

井冈山的风光迷人,井冈山的精神更加感人。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给我们留下了光荣的井冈山革命传统: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管武装的基本原则,血肉相连的干群关系,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江泽民总书记上了井冈山后,把这一切概括为井冈山精神,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弘扬井冈山精神,是我们光荣的历史责任。

井冈山,大课堂。

(2002年4月30日于井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