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中国:江汉洪水浪滔天,十年就有九年淹

旧中国:江汉洪水浪滔天,十年就有九年淹

湖北是千湖之省。长江全6300 多公里,从西到东横穿湖北1000 多公里;汉江全长1532 公里,从西北流向武汉,长650 多公里。致使湖北江河纵横,湖泊星罗棋布,历史上水旱灾害频繁。

1931年的长江大洪水,使九省通衢的大武汉成为泽国

1931年7月,长江中下游连续降雨近一个月,雨量超过常年同期两倍以上,江湖洪水满盈,荆江大堤漫溃,沿江两岸一片汪洋,54 个县市受灾,受淹农田5090 万亩,受灾人口2855 万人,损毁房屋180 万间,因灾死亡14.52 万人,灾情惨重。武汉三镇,平地水深丈余,陆地行舟,商业停顿,百业俱废,物价飞涨,瘟疫流行,受淹时间长达133 天。当时有些报刊对灾民的悲惨生活是这样描述的:“毒水浸,蚊蝇虐,露天眠,疾病魔,一日之间馒头2 个,纵未溺死亦难免病死或饿死。”当丹水池溃堤告急时,国民党湖北省政府主席、武汉警备司令等人正在一起打牌。闻讯后竟漠然置之,视百姓生命如草芥。

1935年7月3日至7日的5 天内,三峡区间南部以五峰为中心,北部以兴山为中心,发生了紧相衔接的两次特大暴雨。五日暴雨以五峰1281.8 毫米为最大,是我国著名的“357”暴雨(即1935年7月暴雨)的最大暴雨中心。兴山五日暴雨量也达1084 毫米。由于暴雨急骤,致使三峡地区、清江、澧水、汉江洪水陡涨,荆江大堤沙市以上得胜寺、横店子,沙市以下麻布拐相继溃口,荆州、沙市、监利、沔阳(今仙桃)、枝江、松滋、石首均成泽国,“纵横千里,一片汪洋,田禾牲畜,荡然无存,十室十空,骨肉离散,为状之惨,目不忍睹”。江汉平原53 个县市受灾,受淹农田2264 万亩,受灾人口1003 万人,因灾死亡14.2 万人,损毁房屋40.6 万间。

1935年7月汉江大水,一夜间竟淹死8 万多人。汉江流域人民悲叹道:“汉江洪水浪滔天,十年就有九年淹。卖掉儿郎换把米,卖掉妮子好上捐。饿死黄牛打死狗,背上包袱走天边。”饱受水灾之苦的天门人民,“怀抱渔鼓筒,流浪走四方”。远到东南亚、俄罗斯去谋生,以致天门成为我国内地最大的侨乡。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和省委始终高度重视水利工作,领导人民开展了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治水兴水的巨大成就,湖北的水利建设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