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高中二年级是叶庆生成长的关键期,让他在人世间懂得了爱和被爱。少年时代没有父母陪伴的叶庆生是不幸的,爷爷奶奶的照料代替不了父母的爱,直到上高二,他遇到了班主任元伯仁老师,是元老师给了他一直渴望的爱和呵护。从此叶庆生从纠结于失去父母的阴影里走出来,变成了一位好学上进、团结同学的学生骨干。
元伯仁老师曾是一位翻译,从部队转业到龙门中学教俄语,四十出头,中等身材,穿一身洗得泛白的旧军装,端正的面孔,温柔的海门软语,他一进教室就亲切地喊:“孩子们,‘哈达说’!”教室里显出从未有的轻松。有一天,他把叶庆生叫到身边,和蔼地问:“你从小没有父母,长年跟爷爷奶奶生活?”
“是的。”
“没有关系,老师就是你的父母,你有什么困难和需要尽管跟我说,好不好?”他那慈祥的眼睛透射出一种人性的光芒。在教学中,他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对待学生,从来没有责备之语,更多的是鼓励和关心。“听说你擅长画画,我建议你当宣传班委,把班级搞活跃起来,好不好?”他看叶庆生有点犹豫,拍拍叶庆生说:“不会?没关系,我会帮你的。放学后,你到我办公室来一下,我先教你刻蜡纸,把《让我们荡起双浆》这首歌刻好,发下去。”
很快元老师就和全班同学们融在一起。他深爱孩子们,每天总是关心地问这问那,不论遇到什么问题,他都组织同学们认真讨论;不论谁遇到困难,他就组织同学们相互帮助,班上快乐的空气越来越浓。上课时,他在黑板上写下“学习、立志、成长、成功”这几个字,然后说:“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有志者事竟成’,人生就是要我们自己去拼搏,去奋斗,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成功属于那些敢于追求梦想而又充满自信的人。”叶庆生心中升起一股特殊的感情,学习也更加自觉和发奋。
这一年叶庆生被评为三好学生,学校奖励他一本《红旗谱》,叶庆生几天就看完了。朱老忠跟党闹革命,一身浩然正气,深深地印刻在叶庆生的脑海里。除完成好当天的学习任务,叶庆生课余时间都投入到班级宣传工作中去。不久,他又被选为学生会宣传部长,学校的大幅宣传画都出自叶庆生之手。对学生会专栏,叶庆生尤其用心,除时事政治,主要是全校同学们的学习心得、文学习作和立志报国的决心。同学们早就回家了,夕阳的余光照在墙报上,显得更加夺目。叶庆生站在四合院过道上,端详着新出的这期墙报,感到非常骄傲。刊头和插图都是他昨天课外活动时才画上去的。
可就在叶庆生干得最起劲的时候,一天下午上课时,他肚痛难熬。元老师来了,就跟家长来了一样,急忙问:“孩子,怎么啦,哪儿痛?快让我看看。”
说着,他把叶庆生带到教师休息室,在床上又认真摸了摸叶庆生肚子,当摸到叶庆生右下腹时,“哟哟!”叶庆生直喊痛。
“急性阑尾炎?赶快到医院!”
“我要回家跟奶奶说一声。”叶庆生弯着腰,捂着肚子说。
“我去说,你先安心到医院。”他立马喊来几个同学七手八脚,很快把叶庆生送到医院。医院安排做了急诊手术。一切顺利,医生舒了一口气,对叶庆生说:“你们老师真好,送得及时,不然阑尾就要穿孔了。”等叶庆生回到病房里时,爷爷奶奶也来了,问来问去,总算放心了。奶奶说:“元老师亲自到我们家讲你生病的事,说一切安排好了,叫我们两个老人不要担心,他已跟医生护士交代好了,医院有病号饭,他每天跑一趟,有情况再与我们联系。”奶奶唠唠叨叨说了半天,用手帕擦了一下泪眼说,“元老师是个好人啦,他可是你救命的大恩人。”
叶庆生在医院里也得到了医生和护士的呵护和关爱。病房护士李阿姨就像亲人一样,每天给叶庆生洗脸、喂饭,鼓励他早下床活动。叶庆生术后第一天下床,右下腹痛如刀割,李阿姨就站在床边说:“扶着床边,慢慢挪动脚步。好,好样的,不愧为中学生。”打点滴时,她总选好叶庆生的一只手,连扎胶带都是轻轻的,一针见血,非常利索。她对病房里的病人都一样细心,从早到晚,病房里都有她的身影。晚上临下班时,她又巡视一遍,走到叶庆生床前,亲切地说:“叶庆生小同学,晚上睡个好觉。睡着了,就不想家。明天一早我就来看你,好不好?”她招招手轻轻地走了,却把温暖留给了叶庆生。
心理学认为,爱是一个人追求幸福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但它不会有生俱来,其来源于亲生父母的爱和社会环境给予的有效良性互动。叶庆生在这种有效良性互动中,感受到了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