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前 言

我国戏曲历史悠久,剧种很多,许多戏曲剧种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京剧、越剧、豫剧、评剧、黄梅戏从全国多个戏曲剧种中脱颖而出,被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近年来,我国国际地位提升,国家大力发展文化软实力,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国家文化政策不断加大对戏曲跨文化传播的支持力度。戏曲艺术的弘扬和传播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其走出国门,成为国际多元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需要。

中国戏曲不仅是中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更是属于全人类的文化财富。为了与世界共享这笔财富,中国戏曲人一直不懈努力,将中国戏曲传往海外。中国戏曲最早在国外演出的时间大概是明朝,从那时算起,中国戏曲在海外流传已有几百年了。几百年来,中国戏曲人历经艰辛、顽强拼搏,造就了中国戏曲位列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崇高地位。这是一段辉煌的历史,中国戏曲从不为人知到大放异彩,我们需要从中总结成功的经验;这是一段悲壮的历史,中国戏曲经历过的惨淡境况警醒我们不能忘记曾经的教训;这是一段令人骄傲的历史,中国戏曲承载着神圣的东方文化,越来越让世界仰慕。将中国戏曲的辉煌延续下去,使中国戏曲在世界舞台上永远保持勃勃生机,这是中国戏曲人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所有中国人共同的责任。

戏曲的对外传播可以使世界各地人民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并且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搭建起一座文化沟通的桥梁。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频繁,网络和新媒体的发展也为文化传播和交流提供了新的模式。本书结合实际案例,从戏曲的对外演出、戏曲典籍的翻译和出版、戏曲的改编、戏曲的新媒体传播等方面,探讨当下中国戏曲的对外传播策略。本书可供戏曲爱好者、戏曲文化研究者阅读和参考。

本书内容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了关于跨文化传播的几种理论,介绍了戏曲跨文化研究的概况,并分析了戏曲传播的主要途径,本书将戏曲传播分为舞台传播、文本传播、符号传播三个层面。第二章回顾了从清末民初到当代的中国戏曲传播历程。具体介绍了新时期中国戏曲跨文化传播的情况,并指出了戏曲传播所面临的问题。第三章从舞台传播的角度,分析戏曲的跨文化舞台传播所面临的文化隔阂与观赏障碍,并介绍了昆曲《牡丹亭》的海外演出,分析这一成功的戏曲对外传播案例,探讨戏曲传播的创新模式,以及戏曲作为一种文化桥梁,如何适应当前的全球化语境,运用多种手段,使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观众更好地接受中国戏曲。第四章从中国戏曲文本的传播入手,主要阐述戏曲典籍的翻译及出版情况,并以《西厢记》为案例,探讨戏曲文本的对外翻译问题。第五章则主要介绍了戏曲符号和戏曲元素在其他领域的传播和应用,本章主要从戏曲脸谱、戏曲音乐、戏曲服装、戏曲故事等方面,进行逐一论述。最后,分析了戏曲符号对外传播的成功案例——电影《霸王别姬》。第六章将会深入挖掘中国戏曲文化的内涵,并对中国戏曲文化传播中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时期戏曲传播媒介以及传播方式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结合了诸多案例,并紧扣时代背景,围绕当前戏曲传播所面临的问题、戏曲传播方式的创新,进行研究和论述,但由于作者水平有限,资料不够丰富,难免有错漏之处,很多观点还不够成熟,欢迎广大读者和专家学者们批评指正。

作者

202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