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中的情节意象和文化传承精神

四、《霸王别姬》中的情节意象和文化传承精神

电影是一门视听媒介相结合的艺术,不单单带给人感官的娱乐,更蕴含着对于时代的思考和文化的传扬。电影《霸王别姬》属于20世纪90年代由陈凯歌执导的经典作品之一,影片以国粹京剧作为核心部分来展开一系列的剧情,然后通过故事情节来彰显人物的性格、时局的变化以及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

电影本身延伸出来对于国粹文化保护所应具备的文化传承精神,对于日后中华国粹文化的传承具有参考价值。

(一)影片《霸王别姬》的艺术高度和情节内容

《霸王别姬》于1993年正式上映,是中国电影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标志。导演则是由第五代导演代表之一的陈凯歌担任,由李碧华所写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影片主要表现的是两位京剧伶人在动荡时代背景下所经历的爱恨情仇,再现了京剧艺术家对于国粹的坚守以及人物背后盘桓交错的爱情和欲望。影片所表现出的时代轮转与人物自身的命运起伏是紧密相连的,展现出的社会性与民族性是息息相关、信仰与现实是彼此联结的。导演陈凯歌坦言,自己当初是想要拍一个与“迷恋与背叛”相关的故事,因此就通过影片拍出了一个有关“真虞姬和假霸王”的故事,借助人性的失位与灾难的打击,整个影片通过多层面和多样化的方式展现出戏剧性。还有演员张国荣演绎出的近乎完美的“程蝶衣”,不论从影片的艺术价值来看,还是从影视表演的层面来看,《霸王别姬》都可称得上是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历史的一个里程碑。

透过阅读与汇总发布于豆瓣上大部分的高分影评,针对影片《霸王别姬》的评论还是挺多的,评论的核心词汇主要有张国荣、偏执、从一而终和时代变迁。同一时期,《霸王别姬》在国外上映后,赢得众多来自欧美电影界相关人士的一致称赞,以下正是摘录的有关该电影的各类评价,评论圈的相关人士把影片《霸王别姬》看作是中国版的《乱世佳人》。也有很多的影评表示,虽说整个影片长达3个小时,却没有一分钟的多余,整个电影穿越历史的长河,定格于50年的历史,再现了20世纪的中国历史的起伏与变迁,散发出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异样光辉,磅礴的气势、跌宕起伏的情节。该影片在电影艺术和美学处理方面都已达到精湛的地步,把电影艺术的种种特质发挥到了极致。在美国,一些如《纽约时报》《时代周刊》《金士顿全球报》等的媒体对这部电影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整个影片不仅呈现了程蝶衣跌宕起伏的一生,而且也演绎了段小楼波澜壮阔的一生,纵观电影的整个故事脉络,表面上看好像是繁杂的,但随着剧情的推进慢慢变得清晰起来。影片中所呈现的是有关两个伶人起伏不定的一生,两个人合作唱戏的巅峰之作是《霸王别姬》。两个人在艺术方面的追求是独具一格的艺术人生,也是影片中最为精彩的一部分。因为少年时期对于成为角儿的坚忍和执着,小豆子和小石头收获了光辉灿烂的前半生。两人成名之后的互相援助还是有相当大的信息量:第一次是日本人进入北京之后的侵略时期,段小楼因与汉奸发生冲突而遭到日本人的抓捕,刚开始程蝶衣是准备去营救的,但当他看到菊仙的求救后就开始摆架子安静等候,直到菊仙做出了让步,把救出后不再和段小楼在一起作为承诺后,程蝶衣才开始尝试营救段小楼;第二次是在1945年抗战胜利时期,程蝶衣因为曾经给日本人唱堂戏而被抓,这次段小楼想通过向袁四爷求救的方式来救蝶衣,刚开始袁四爷有意难为段小楼,不愿去救,直到菊仙拿出宝剑作为威胁,蝶衣才得以被救出。在这个剧情发展的过程中,透过程蝶衣、段小楼和袁四爷之间构建的三角关系,预示着这部戏的真正重要任务是程蝶衣,也就是虞姬,而非两个“霸王”。

影片的最后,作为主人公的程蝶衣历经了半百的坎坷人生,在历经坎坷的经历后再次与段小楼联袂上演《霸王别姬》,坦然自若的“虞姬”早已把红尘看透了,戏剧已经成为他人生的全部,在与“霸王”再次相聚后,就把自己看成是真实的“虞姬”,使用霸王所赐的宝剑完成了生命的终结。他们两个人共同走过的跌宕起伏的一生,与戏曲《霸王别姬》中的具体情节遥相呼应。电影的剧情使用的主要脉络是借用国粹《霸王别姬》,以戏剧人物命运与性格而展开的时代缩影,有着鲜明的代表性;与此同时,人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正处于不断变化中的社会环境,使得情节变得更加生动、有探索性,勾起了观众更多的回味和思考。

(二)影片《霸王别姬》的情节意象运用

1.情节意向体现普通人的困境

影片开始后的最初阶段,通过一群四处走江湖的梨园班人,确定了一个核心的基调——实现梦想之前必须要付出足够的努力。起始的片段中,先是小石头用一块砖头砸自己的头,之后小豆子的母亲为了让小豆子可以在梨园戏班开始学艺,竟生生把小豆子多余的手指给砍掉了,再到戏班的小赖子不堪忍受而上吊自杀,戏班的声望被砸;再到为了使小豆子更好地唱好《思凡》,小石头竟然直接使用烟袋锅撸小豆子的嘴。再往后就是在清朝一个太监家中唱戏的时候,竟通过人为的干预把“男儿郎”变成了“女娇娥”……到这里为止,导演通过使用一个个的细节来表现在动荡岁月背景下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和无奈,也侧面表现出当时尚不稳定的局势。对于意象的运用也是一环扣一环,针对外在的视觉形象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属于经典的意象主义美学标准。

2.情节意向暗示时代的阶级斗争

在影片里,袁四爷被刻画成一个貌似反面的角色,甚至被剧中人物称之为“梨园戏霸”。影片中间,有这样一个桥段:在看完段小楼和程蝶衣首次登台演绎戏曲《霸王别姬》之后,袁四爷和段小楼有过一段对话的戏份。当时袁四爷问表演“霸王回营”的段小楼该走五步还是走七步呢,对于这个地方两人产生了分歧,为着往后表现诡诈的人性埋下了伏笔,也是在映射当时各个阶级之间的斗争,彼此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加深。

3.情节意向牵出人物性格和内心情绪

在影片里面,时常会看到扮演“虞姬”的程蝶衣在为扮演“霸王”的段小楼画眉的场景,会让段小楼感觉画得“很有神儿”;后来在菊仙给小楼画眉时,虽说之前的菊仙曾经是花满楼的头牌的歌伎——天天都要梳妆打扮,针对画眉方面,段小楼一直感觉画得赶不上自己师弟所画的。单单从画眉这个细节来看,暂且不去讨论他们之间的师兄弟情谊,单单就程蝶衣对于个人角色之外的其他角色都可以了如指掌,侧面表现出程蝶衣与戏曲《霸王别姬》之间的深厚感情。程蝶衣从小到大走的是一条充满坎坷的道路,但却是值得的。经过一番艰辛和努力,不单单成长为名满京城的戏曲名角儿,同时也使得自己在京剧艺术方面的追求提升到了化境。需要留意的是,自从程蝶衣对于抽大烟上瘾后,嗓子变得越来越差,于是就开始及时地回转决意戒烟,表明戏剧艺术在他心中的崇高地位。

影片之中,为了更好地突显段小楼、程蝶衣、菊仙三者之间的微妙关系,常常会通过对比性的场景来进行调度。如程蝶衣目睹段小楼与菊仙在自家床上发生关系、程蝶衣被众人批斗被迫烧唱戏的戏服以及段小楼与菊仙之间关系的破裂场面,所表现出的激烈和悲愤和对人生的一种无奈。正是通过对有着对比意味场景的统筹,把一些有着相同性质和相反性质的事物进行适当的对比和衬托,好使彼此之间得以互相影响、相互成长,也可以使人物身上的性格和特点清晰地凸显出来。

在戏曲《霸王别姬》里面,虞姬用的是霸王所赏赐的宝剑完成了自杀。回到影片《霸王别姬》当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道具是宝剑。而正是这把“宝剑”演变为“霸王”和“虞姬”之间感情纠葛的导火索,当饰演“霸王”的段小楼把宝剑送给程蝶衣时,表现出“霸王”对“虞姬”深深的爱。而当渴望成为“霸王”的袁四爷亲手把宝剑送给程蝶衣时,宝剑所展现出的是“霸王”对于“虞姬”强烈的占有欲。在最后的批判揭发时期,程蝶衣把一把宝剑扔入了火中,以示破碎的内心,之所以心碎是因为往日护卫自己的“霸王”如今也成为阶下囚,并把自己给出卖了;由自己带出来的徒弟竟然批斗自己,最终只得用自刎的方式结束“虞姬人生”。

影片开头所用的死灰色调与结束部分虞姬使用宝剑自杀时的情绪极为相像。电影中所使用的电影美学凸显导演的良苦用心,非常精准地把控电影的情绪,通过运用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源源不断的意象,不但可以激发出观众强烈的探索欲,同时也引导观众去深入了解意象背后所隐藏的内涵,会让人回味良久。

(三)影片《霸王别姬》的文化传承精神

自古以来,文化的传承并非易事,特别是对于传统的经典文化所进行的传承,难以在很短一段时间里看到效果。因此作为传承者,为了实现文化的传承就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和心血,而借助于影片使得国粹京剧得以完美的彰显,影片中的主角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努力地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在影片《霸王别姬》当中,当小石头和小豆子在戏园做跑堂之时,在日常的训练中有着极多的痛苦要去忍受:为了使观众的情绪得以稳定,小石头被迫用砖块砸自己的脑袋;小豆子因为自己有一个做妓女的母亲以及个人先天的残疾,时常要遭受小伙伴们的讽刺和排挤;小石头和小豆子在练功的时候时常被班主责打、寒冬时节以顶一盆水的方式来扎马步;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小豆子还被清廷的太监施暴……历经各样的患难后,他们才明白了“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的真正含义,还真正领悟到《霸王别姬》的核心真谛,进而把京剧《霸王别姬》真正演好。

不论是程蝶衣还是段小楼,他们对于京剧都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了解,这就是为什么饰演“霸王”的段小楼对于扮演“虞姬”的程蝶衣手中的宝剑格外关注,而程蝶衣则可以把“霸王”段小楼的眉毛画得格外传神,既能很好地塑造京剧艺术,还可以把国粹艺术需要刻苦努力的教化性意象传播开来,把艺术视为自己的生命,以端正的心态去看待艺术,不忘传承的初心,才可以使这些技艺得以传承。

自党的第十九全国代表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文化传承的使命越发迫切、沉重,而电影是一门有着强烈吸引力的视听艺术,不单单是观众们得到视听享受的载体,更可以为创作者开拓出更广阔的平台。唯有创作者们去深入挖掘国粹中的精华,国粹才能更好地进行宣扬和传承。

【注释】

[1]布鲁萨克.中国戏曲中的符号[J].艺术符号学,1976.

[2]于平.戏曲音乐、戏曲舞蹈、戏曲摭论[J].艺术百家,2011(3):120.

[3]赵丽霞.中国戏剧脸谱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学报,2016(4):55—59.

[4]张蓝图.脸谱的装饰构图特色及艺术价值[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1(1X):255—256.

[5]罗芙蓉.京剧脸谱元素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示[J].群文天地,2011(2):50.

[6]张志赟,罗赟.脸谱元素在旅游产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J].才智,2015(3):56.

[7]李熠,徐艳华.现代针织毛衫设计中纸 “道”的渗透 [J].毛纺科技,2015 (01):17—21.

[8]卞颖星.基于春秋淹城的表演类职业服开发设计[J].纺织科技进展,2013(06):77—79.

[9]李宝峰,崔鑫 浅谈舞台服装材料[J].大舞台,2012(03):127—130.

[10]李梦圆.陈凯歌电影中的戏曲元素运用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7年.

[11]王飞燕.电影《霸王别姬》的戏曲化配乐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03).

[12]薛芳芳,徐紫薇.浅析门罗笔下女性命运的选择——以《逃离》《激情》《播弄》为例[J].大众文艺,2018(14).

[13]徐爽,刘丽丽.浅析“十七年”时期戏曲电影的艺术特色——以越剧电影《梁祝》为例[J].艺术评鉴,20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