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脸谱元素与艺术设计的融合应用

一、戏曲脸谱元素与艺术设计的融合应用

所谓的脸谱艺术,是指针对戏曲人物面部所做的各类绘画艺术造型,往往有着饱满的艺术表现力和美感,观众可以凭此了解到戏曲角色的年龄,还有角色本身的忠奸善恶,使得角色的性格在戏曲演员那里得到有力的诠释。历经长年累月的发展,受到传统文化的长期影响,脸谱艺术已从单向的角色性格的彰显,发展为颇具特色的化妆造型艺术,其浓烈的色彩、柔美的线条和绚丽的构图,不仅能够突出表现角色的性格特征、身份地位,而且还能有效美化舞台的效果。[3]总的来说,根据各个地区不同的剧种,中国戏曲的脸谱大致可以分为:京剧脸谱、秦腔脸谱、川剧脸谱、汉剧脸谱、滇剧脸谱、豫剧脸谱、闽剧脸谱、粤剧脸谱、祁剧脸谱等,它们都有着独特的、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最为突出的两大特色就是形和色。首先,针对形,脸谱的存在成为塑造戏剧脸谱中“形”的基础所在。

通常情况下,脸谱的造型往往取材于生活,在积累了来自生活中的各类素材之后,再通过来自艺术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来完成艺术的升华。脸谱的外形不但包括眉形类图形、额头类图形和眼眶类图形,同时还包括嘴叉类图形、鼻窝类图形,它们往往各有各的特色,却都在朝着程式化的方向稳步前行。因此,只要戏曲角色登上舞台,台下的观众们时常可以通过脸谱自身的形态及时捕捉到相应的信息,从而对角色自身的身体、性格等特点有了初步了解。以眉形类图形为例来说,其中的柳叶、云纹、寿字眉、火焰、螳螂、剑眉、飞蛾、宝刀眉等都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眉形,透过这些不同的眉形来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加深角色在观众心目中的印象。其次,有关色的范畴。起初,比较常见的脸谱色彩有黑、白、红三色,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戏曲相关的内容日渐多样化,随着角色数目的加增,脸谱的用色也变得日渐广泛,向黄、绿、蓝、紫、金、银等色进一步拓展,使写实和抽象的双重表达得以实现。[4]

一般而言,红色往往是热情、忠义、果敢的代表;黑色是恐惧、严肃、拘谨的代表;蓝色是英勇善战的代表,紫色是稳重肃穆的代表;白色是奸诈的代表。针对脸谱的用色来看,主色通常会用一种颜色,而主色外围的附加色更多是发挥装饰作用,发挥的主要作用是区分和衬托。比如,曹操脸谱的主色调是白色;关羽脸谱的主色调是红色;包公脸谱的主色调是黑色。

总而言之,不论是从“取形”层面来看,还是从“设色”层面来看,它们都是对于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有效传达的途径,有助于戏曲演员形象生动地把戏剧中的人物性格特征展现出来。

进行视觉传达艺术的组成部分最为重要的是现代艺术设计。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设计日渐向着多元化发展,涌现出很多全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需求,对于更多新生的素材和元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脸谱日渐凸显出装饰性的特征,其自身所显示出的审美意义和欣赏价值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并开始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显示出旺盛的艺术生命力。[5]

(一)戏曲脸谱元素与标志设计的融合

一个在世人眼中非常美好的标志设计,一定要通过简洁的符号来传达相应的信息,最为重要的是,标志要简单易懂、容易记住、张扬个性。以上这些说起来似乎很简单,但真正实践起来却是困难的,需要设计师具备极为丰富的想象力和敢于尝试的创造力,同时还要提升标志的辨识度和厚重的寓意。与此同时,戏曲的脸谱中一些比较典型的图形和图案,成为众多进行现代标志设计的素材库,随之就涌现出大量优秀的招贴设计作品。比如,某知名的餐饮公司使用脸谱元素来设计公司的标志,它的创作灵感主要来自四川变脸艺术中一个历史人物——刘宗敏。刘宗敏,原为李自成手下的一员将领,由于他在战场上表现出的机智勇敢,时常在众多的艺术演绎中出现,并被世人称为“武财神”,有驱恶辟邪、招财进宝的寓意。

起初,在设计标志之时,设计者为了使企业奋斗拼搏的精神凸显出来,决定使用代表进取与力量的红色,把刘宗敏的脸谱形象作为一个切入点;然后通过使用黑色代表个性与尊贵,使用白色代表理性与理想,使用黄色代表收获,而且把企业自身追求完美的特质、对创建世界品牌的信心以及追求财富的决心全都得以展示。除了对于脸谱的直接应用之外,一些设计也会间接地运用脸谱的元素。间接的定义,主要是指从脸谱文化中选出一个特定的元素来彰显出企业与众不同的文化特质。这就等于对设计师个人的技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一方面需要他们从脸谱文化中精准地汲取相关的元素,另一方面也需要他们根据实际情况来加以改造和应用,使得文化底蕴不断得以丰富和充实。比如,核心目标是带动“中国产业品牌化,品牌中国产业化”发展的民间联盟组织“品牌中国”,用“中国脸”作为标志的名称,标志的造型是通过把京剧脸谱抽象化的方式来体现,使用对汉字“品”的加工变形来完成对标志上半部分的塑造。最终,一个像蜻蜓点水一样的舞者形象就得以生动地呈现在众人眼前。在此基础上,为了展现出“品牌中国”所特有的热情开放、博大精深的形象,设计师对于脸谱中的经典颜色——红色和黑色加以利用,并把它作为用色的首选,即使品牌的内涵得以丰富,还被国内外的专业人士所认可。

(二)戏曲脸谱元素与陶瓷装饰设计的融合

戏曲脸谱有着简洁、流畅的装饰和多样化的形式,脸谱的制作往往需要经历从创作构思到制作成品的过程,具备的主要特征有时间短、速度快。在陶瓷的新彩的装饰方面对具有较强灵活性和适应性的脸谱艺术加以应用,既能使陶瓷作品的审美价值得以提高,还可以使它在跟其他艺术之间进行渗透、影响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魅力,进而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俯瞰整个陶瓷市场,戏曲脸谱已经在陶瓷的装饰中被广泛应用,如脸谱茶具、陶瓷办公竹节脸谱杯、五福脸谱瓶、陶瓷脸谱摆饰、陶瓷脸谱屏风等层出不穷,陶瓷彩绘艺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天地。比如,由国内的工艺美术师吴锦华自主创意设计的薄胎斗笠碗,碗表层所使用的是京剧的脸谱作为一种装饰,其上的脸谱是画师用了一年时间才画完的。在碗内外画了448个净角脸谱,尤其还使用到了苏州当地所独有的“双面绣”技艺。分别在碗内外相互对照的位置上画的。该作品很好地融合了瓷器装饰和京剧脸谱艺术,真可称得上是巧夺天工。另外再以陶瓷作品《曲风》作为例证,该陶瓷巧妙地融合了景德镇传统的青花和古老的文字以及传统的戏曲脸谱,使得传统与现代完成了结合,完整地彰显出陶瓷的装饰之美。

(三)戏曲脸谱元素与包装设计的融合

包装是伴随着商品的产生而出现的。慢慢地,商品的种类日渐多样化,而包装也开始持续改变,不同形态和档次的包装设计慢慢成长为彰显商品文化和底蕴的核心载体。戏曲脸谱应用于生活的不同层面,对于商品形象、区域文化传播、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和树立大有帮助。一般而言,在设计包装的过程中会用到的戏曲脸谱形式主要有三种。

首先是对于形的塑造。这样的应用主要是指通过对脸谱文化的深入研究后从中所提炼出文化元素,把各样的包装设计为兼有民族特色和时尚风格的形式。在对一些土特产的外在包装进行设计的时候就可以对脸谱中的文化元素进行大胆取材,通过一定的选择和适当的组合,使得消费者通过外在的包装体验到产品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如,某酒业所设计的外包装,源自脸谱中文化元素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性的提炼组合,外包装的红色底色,再加上形态各异的白色脸谱作为装饰,既使得国粹酒的外包装显得精致、漂亮,还展现了产品自身的特色。而且它自身所蕴藏的文化底蕴,使得包装显得更加清新、明快,甚是契合。

其次是有关意的表达方式。有关商品文化品位的彰显,以及商品文化特色的展示,戏曲脸谱也可以成为进行包装设计的重要元素。川剧脸谱的历史比较久远,谱系样式比较多样化,也是巴蜀区域对商品进行包装过程中时常会用到的文化元素。比如,张飞的戏曲脸谱形象被某公司用来作为张飞牛肉外包装的设计要素,很快地在消费者心中成为一个塑造极为成功的典型形象,消费者看到包装袋上的“张飞脸谱”时便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张飞牛肉以及食品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

再次是对于“神”的传承。单单达到一种形似和意到,还算不上是一种完美的包装设计,其中对于“神”的传承和领悟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只不过在践行“神”的传承过程中,设计师一定要深入精神层面进行发掘,找寻到传统包装设计与现代包装设计的连接之处,对于传统艺术文化的精神加以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在“旧”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抓取它外在的“形”,对于它的“意”进行延展,传播它内在的“神”。

关于以上所说,特别表现在京味儿月饼的外包装盒上。只不过在设计包装的过程中并没有对京剧脸谱进行原样的复制,反而是选用一部分相对比较简单的图案来深入表达脸谱文化中所蕴藏的“韵”和“味”。虽然仅用了半个脸谱的形象来装饰外包装,缺乏有关细节部分的装饰,整个包装内外都散发出浓烈的脸谱“味儿”,使消费者更进一步地感受并体验到与众不同的文化意境。

中国传统戏曲脸谱的设计有着独特且大胆写意的制作方式,不但有着个性化、程式化的造型,而且还会用具有一定冲击力和特定寓意的色彩作为装饰,表面来看好像有些“离谱”,实际上却很好地展现出传统戏剧脸谱制作者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6]传统戏曲脸谱中的经典之作,不单单让全世界的人为之惊叹,还为寻求传统与现代并行、时尚与个性并举的艺术设计领域供应了充足的资源。只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因为没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探讨,有关戏曲文化与艺术设计的进一步融合还有成长空间,亟须深入且全面改进和完善。而要实现这些就需要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务必要深入戏曲文化的内部,汲取里面的精华,并根据脸谱的外在形式通过抽象化、色块化、线条化来完成对色彩的处理,好让它与包装设计、服装设计、标志设计等领域作品完成融合,这样既能提高作品自身的审美价值,还能增强作品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