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戏曲的对外传播
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古代戏剧文化之一。戏曲文化能够在西方国家传播中国的民族文化,提高国家的文化实力。近几年来,我国政府提出了“和谐世界”的理念,将中国的戏曲文化作为海外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来实现“和谐世界”这一理念。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所蕴含的和谐意识,对于树立和平的国家形象、传播和谐世界的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传统戏曲对外传播面临的问题
1.中国传统戏曲的对外传播方式与媒介较为单一
在古时候,文化的传播基本都是依靠人们之间的口耳相传。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时代的变迁与改革,文化的传播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的文化传播并不再仅仅依靠人与人之间的口耳相传,而是更多地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方式进行传播。只是,这些文化的传播方式并没有将中国的传统戏曲文化很好地传播到海外,传播的方式还是较为单一,多元化的传播方式还是没有实现。即便是最传统的舞台表演,也无法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传播。但也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例如,2015年,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火丁现身纽约林肯艺术中心舞台,在《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美国主流媒体大力宣传的京剧《白蛇传说》和《锁麟囊》的演出。这一活动虽然不能从严格意义上说是一场成功的商业演出,但在文化上有一定的影响力,这给予了海外戏曲文化工作的同胞们非常大的鼓舞。但以上的案例毕竟只是少数,我国在对外交流时进行的中国传统戏曲演出并没有进行良好宣传,也没有形成系统的国际演出运营机制。
2.中国传统戏曲的对外传播在思想内容上缺乏针对性
事实上,中国传统戏曲是十分令中国人骄傲的一个文化符号,很多戏曲不仅在舞台上焕发光彩,在文学性是上同样非常出众。例如,人们耳熟能详的《游园惊梦》《红楼梦》等。但是,国内文化界还存在一些保守和封闭的观念,在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的对外传播中相对被动。一些传统戏曲的跨文化交流局限于表面,这就导致了中国传统戏曲内容的局限性。如果没有深层次的交流,中国的魅力就不会为世界所知,跨国交流与合作的目的就无法进一步实现。
中国的戏曲作品表达的都是中国思想的内核。但是,因为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差异较大,中国的许多思想观念无法刺激到西方观众,所以这导致了西方观众在欣赏中国传统戏曲时是存在门槛的。一方面,西方观众想要了解中国传统戏曲作品所表达出的思想,就需要去学习中国文化,要有针对性地去学习某一特定时期的历史背景等。另一方面,我国在进行文化输出时,也要先去了解其他国家的历史与背景,根据对方的文化习俗与背景选择表演的作品,而不是随意表演。
3.中国传统戏曲对外传播面临的困境分析
针对中国戏曲在海外传播中面临的困难,经过专家学者的研究分析,提出以下影响因素。
第一是传播者。传播者包含传播组织、戏曲演员、戏曲作者、戏曲团体、观众等。传播组织大多是官方机构,很容易忽视对民间文化的传播和培养,传播个体的综合素质不难培养,但是观众对于中国传统戏曲的认可度并不理想。
第二是信息传播。信息传播意味着传统戏曲固守传统,停留在表面,传播的剧目相对单调。输出的戏曲内容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挖掘,对戏曲文化形象背后的文化隐喻解读不足。
第三是媒体。很多时候,戏曲的传播方式还停留在大众传媒上,并没有将网络媒体的作用发挥出来。很多剧团没有稳定的海外演出渠道,而且很多演出是临时性和随机性的,整体缺乏国际化的绩效运营机制。使用的传播手段单一,没有对戏曲的海外传播产生影响。
第四是观众。异质的文化环境、戏剧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是中国戏曲海外传播的障碍。长期以来,国外观众对戏曲欣赏的兴趣和期望还停留在外行观众的水平上。
第五是传播效果。传统戏曲海外传播缺乏战略规划、传播效果评价与反馈、传播数据的分析与统计,传播效果不理想。
(二)中国传统戏曲对外传播的发展策略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与互动日益增多,这给中国文化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文化交流的发展应该遵守更多的国际规则,但只要我们及时了解和分析国际形势,把握好自身的文化优势,坚守文化自信之心,将有助于更有效地传播中国传统戏曲文化。
1.以戏曲的文化内涵为主,展开跨文化传播活动
中国戏曲是我国优秀的文化资源。它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经历了5000多年历史的洗礼,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袤的文化体系。传统戏曲成为中国历史结晶的原因是,戏曲本身的取材是从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或者英雄传记衍生而来的。传统戏曲的主旋律题材大多都是歌颂和发扬岳飞的精忠报国、为国牺牲的精神等崇高的爱国品质和民族精神。观众不仅能够从戏曲作品中欣赏到演员的表演,还能在戏曲中了解历史知识,开阔眼界。从深层的意义上解读,观众在对中国历史进行了解的同时结合了自身的经历或已有的经验,对故事背后的本质进行了解读,从而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之中。比如,传统戏曲中的正派官场戏则是对诚信的推崇,提倡为官之道,制止腐败,为国家和人民服务。代表人物是包拯、海瑞等历史上著名的清廉官员。对于观众来说,这样的传统戏曲传递着职业价值的思考。不管是什么职业,尽责是最基本的原则。
2.以戏曲的创新发展为主,展开跨文化传播活动
我们应该选择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戏曲表演者。对于戏曲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来说,在每个方面都有较高素质和发展潜力的艺术家对于戏曲文化的传播能起到积极的正面作用。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传统戏曲的传播要求艺术家既不能固守传统戏曲的表演模式,也不能只靠创新来理解戏曲的本质。换言之,既要达到传播戏曲思想的目的,又要适应现代发展的要求。年轻一代的戏曲表演者往往具有更加开放的视野和更强的创意意识。这些青年艺术家出国后,他们的言行引起了各国的关注。他们和传播到海外的戏曲艺术代表着中国文明国家的形象和文化精神,为中国传统戏曲在海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对戏曲产业新鲜血液的培养。近些年来,国家已经开始注意到了传统戏曲的重要性,为了培养和教育优秀的戏曲人才,已经将戏曲作为一门课程列入高校的教育专业之中。高校的戏曲教育要在教学资源方面邀请戏曲名家进行课程的搭建和教学;在财力投入方面要增加对戏曲研究领域的投入,激发出戏曲研究者的兴趣和动力;在物质资源方面要满足戏曲教学和研究需要的所有设备,为提高戏曲教育和加快戏曲研究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3.以戏曲教育为主,展开跨文化传播活动
可以在中国传统戏曲课程中插入汉语课程,让外国留学生既可以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又能够了解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进而达到宣传戏曲的效果。外国留学生在戏曲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时,不仅能够加深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还能够提高他们学习中文的效率,让外国留学生在戏曲中能够找到共鸣,使戏曲成为外国留学生与中国文化之间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