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在美国的传播
(一)戏曲在美国的演出
在美国,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表演京剧的社团。这些戏曲团体多由美国的京剧票友组成。他们不仅为远在海外的侨胞送上了一份家乡风味的浓浓艺术情,还让更多的美国人认识和了解了京剧。他们和中国国内的戏曲艺术家们一起为传播中国戏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成绩。
纽约是美国华人最多的城市,共有京剧社团十余个。其中最具影响力的社团是“业余国剧研究社”。该社 “历史久、演出多、有计划、具规模”,有曾在天津京剧团工作的专业琴师魏国勇,有曾任台湾陆光剧校专业教师的教戏先生张义达。魏国勇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张义达生、旦、丑、末全都能教。服装道具更是一应俱全。开始,社团仅仅在华人社区演出,后来通过一位讲授中国文化的华裔教授的引介为大学生表演,造成很大轰动,甚至引起了美国大学教授的关注。
社团的名气逐渐传遍美国东北部,他们的足迹遍及东北部十余州,演出地点包括各大学艺术系、博物馆、文化团体、中文学校、华人文化协会等。为了便于国外观众理解。剧团还准备了英文字幕和各种简要的京剧入门示范解说。剧团还为美国的专业戏剧团体作观摩演出,将中国戏曲美学介绍给美国的戏剧界同行。
“海韵剧艺研究会”是旧金山地区众多京剧社团中的佼佼者,成立于1975年,研究会的活动包括京剧的示范表演、剧情介绍、舞台演出。名伶金素琴、李金索、张文娟、丁家麟、壬洁西等都曾指导过剧团的演出。1997年7月14日,“海韵”还在旧金山州立大学麦肯那剧院义务演出。
华盛顿的“汉声国剧社”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前后,每年春秋两季都有演出。1997年2月,社团应尼尔森艺术馆邀请参加庆祝中国农历新年的“大型中国舞会”,演出了《霸王别姬》和《陆文龙》等折子戏,让很多中部的美国人大开眼界,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同年5月5日,他们又参加了“海华文艺季”的演出,与马少良、孙兴珠合作推出了《草船借箭》等节目。
1997年6月21日,“业余国剧研究社”在纽约华埠珍珠街松柏高中演出了由童小苓领衔主演、其母童芷苓改编的童派新版全本《金玉奴》。
对于传播中国戏曲,时任“业余国剧研究社”社长的高尚说:“大家都有宣扬中华文化的使命感,很希望把京剧这门国粹介绍给美国观众。”
1979年,中美两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这一年,中国京剧敲开了美国肯尼迪中心的大门。肯尼迪中心是美国国家级表演艺术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文化艺术机构。每年这里要举办两千多场演出,将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作品介绍给美国观众。肯尼迪中心副总裁贝罗拉先生在回忆1979年演出的盛况时说:“京剧是新建戏曲院的第一场演出,规模宏大,令人印象深刻。”
1992年。孙毓敏赴美国,在宾州丹吉洛音乐学院、爱丁堡大学、滑石大学等各地举办京剧讲座。孙毓敏是著名花旦演员,曾师从张君秋、荀慧生。1978年,经历艰苦训练后的孙毓敏重新登上京剧舞台,身残志坚的她显得更为光彩照人,引人注目,赢得了观众的赞赏和支持。她的保留剧目及创作剧目大致为《红娘》《玉堂春》《红楼二尤》《勘玉钏》《霍小玉》《杜十娘》《荀灌娘》《一代贤后》《宋宫奇冤》《痴梦》《金玉奴》等二十余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孙毓敏一直致力于京剧的宣传工作,足迹遍及美国与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及大陆。1996年12月20日,孙毓敏应佛罗里达州华商总会邀请赴美讲学,并获得由华商总会颁发的“亚洲杰出艺人终身成就奖”,这是对她一生致力于京剧事业的表彰和赞扬。
改革开放以后,中美两国的文化交流气氛日益融洽,几乎年年都有戏曲剧团赴美演出。这其中不仅有我国内地剧团,也有台湾的剧团,台北市正文剧团就曾于1993年应纽约文化中心之邀赴美演出。剧种也丰富多彩,如2006年在纽约首演的粤剧《柳毅传书》、苏州昆曲团演出的《牡丹亭》、安徽省黄梅戏院演出的黄梅戏等。京剧与各地方剧种争奇斗艳,让美国人民全面领略了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
中美自建交以来,富有成效的中美地方交流合作一直是支撑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推动力量。目前,中美已建立39对友好省州关系、180对友好城市关系。两国地方间教育、文化、旅游等广泛领域友好交往和互利合作也取得长足发展。2011年7月,中美建立了省州长论坛,旨在为两国省州领导人提供一个重要交流平台,以促进两国地方在贸易、投资、能源、环境、人文等广泛领域的务实合作。
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张克在纽约进行了两场别开生面的京剧艺术展演,受到当地观众赞誉。当地时间2016年10月23日下午,全本《三寸金莲》在纽约大学艺术中心剧场与观众见面,张克领衔出演佟忍安。演出中场休息期间,美国美华艺术家协会向张克颁发了“最出色亚洲艺术家终身成就奖”。当地时间10月25日下午,张克携爱徒陈亮在具有百年历史的纽约法拉盛市政厅剧场,为纽约的戏迷带来经典名剧《文昭关》。
2008年,应美国加州奇士国际公司邀请,湛江粤剧团赴美国洛杉矶、旧金山演出10场传统粤剧。这次湛江粤剧团带去了6台优秀的传统剧目,包括美国华埠观众喜爱的香港著名粤剧演员林家声的首本戏《双枪陆文龙》《蟠龙令》《雷鸣金鼓战笳声》;同时也带去该剧团当年新改编的粤剧《珍珠塔》《苏秦拜相》;为让侨胞们更多地了解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还专门演了一场粤剧折子戏专场。观众普遍反映:虽然这些剧目大家早已熟知,但是由湛江粤剧团演员来演绎,十分精彩,越看越爱看。团长、文武生梁小明,唱念做打俱佳,唱腔成熟、做功细腻,武功更是过硬。《双枪陆文龙》“八大锤”一场,是衡量一个文武生的试金石。梁小明上场后表演的“抛枪、接锤、转体三百六十度”等动作;在《喜得银河抱月归》中表演的“耍大旗”“挑转蛇剑”等高难动作,令观众目不暇接。武打演员吴志松、梁忠永等配合梁小明,表演“趴虎”“鼠窜”等特技动作,也令在场观众掌声雷鸣,欢呼声、喝彩声、尖叫声在剧场不断回荡,震耳欲聋,现场气氛十分热烈。令美国观众十分称赞的是湛江粤剧团演员阵容整齐,粤剧的六大台柱个个行当齐全;手、眼、身、法、步,人人身手不凡。老演员温玉、凌飞、张华担纲饰演各行当,塑造各种艺术人物,顿使舞台相映生辉。在《双枪陆文龙》中,温玉饰演的陆登将军,大义凛然、精忠报国、视死如归;张华饰演的乳娘,忍辱负重、外柔内刚;凌飞饰演的王佐,忠心耿耿、机智勇敢、断臂说文龙,催人泪下。莫燕云在《喜得银河抱月归》中饰演的窦冰心,在《珍珠塔》中饰演的陈翠娥,在《苏秦拜相》中饰演的周氏;林婷在《雷鸣金鼓战笳声》中饰演的赵碧翠公主;梁小飞在《喜得银河抱月归》中饰演的白蟒大王;梁燕夏在《窦娥冤》中饰演的窦娥等,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离湛江粤剧团演出还有一个月时间,在两市的唐人街的商场、酒楼和当街醒目的地方,宣传湛江粤剧团的海报随处可见;加州和两市的华语广播电台,每日播出宣传湛江粤剧团的专访节目;《星岛日报》《明报》等中文报纸,有宣传湛江粤剧团的专栏,演出期间,上述新闻媒体进行专题报道。旧金山、洛杉矶在湛江粤剧团到来之际举办欢迎宴会;每地演出结束后为剧团举办庆贺演出成功宴会;当地侨胞还热情邀请中国驻旧金山总领馆文化参赞孙建华,领事陈秀杰、吴刚出席宴会。每场演出,均有当地粤剧社、音乐社、粤剧学院、曲艺团、工商总会送来花篮30多个。在洛杉矶市演出结束后,有的观众没有看到《珍珠塔》和《苏秦拜相》两个剧目的演出,专程乘飞机赶到旧金山来观看这两场演出。他们说:“能看到这么精彩的粤剧,虽然飞了一千多公里来这里,但是值得,不枉一来!”湛江粤剧团在美国演出一场比一场观众多,最后一场是“爆满”。主办方代表黄伯超先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时在湛江工作过十多年,70年代初从香港移民到美国,当问及湛江粤剧团的演出情况时,黄先生高兴地说:“湛江粤剧团此行演出,是近十年来来美演出粤剧最好的团体,大家都感谢我引来一个这么好的剧团,使大家大饱眼福!”
(二)活跃在美国的文化大使
改革开放以后,陆续有更多的戏曲表演艺术家赴海外演出、访问和交流考察。往返于中美之间的戏曲艺术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民间“文化大使”。
齐淑芳,中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主攻旦角,曾师从杜近芳、张君秋、陈效琴、赵燕侠以及汉剧艺术家陈伯华。京剧大师梅兰芳曾握着她的手连声称赞她为“后起之秀”。她曾是上海青年京剧团及上海京剧院的主要演员,多次率团前往西欧、东欧、亚洲的许多国家演出。
1987年,齐淑芳赴德国汉堡参加艺术节并演出了其代表作《火凤凰》。开幕当天该剧以开幕剧目上演,剧中不乏高难度的踢枪、武打和芭蕾的托举动作,在托举中踢枪,看得台下观众目瞪口呆,谢幕时全体起立鼓掌。
“齐淑芳京剧团”是1988年齐淑芳定居美国后在纽约创建的剧团。该团是非营利并享受政府免税待遇的文艺团体,曾连续五届应邀参加林肯中心户外艺术节,并参加了1997年康州、得州、俄亥俄州举办的世界性的艺术节。
1999年,“齐淑芳京剧团”应邀在佛罗里达州12个城市巡回演出,受到热烈欢迎。
2000年9月,在麦迪逊花园剧场举行的世界首脑高峰会议晚会上,“齐淑芳京剧团”和来自世界上20个国家的艺术家们同台演出。
在美国Artspower艺术公司的代理下,剧团在各州的大学、中小学及剧场进行了近百场的演出及讲课,并且每年定期在纽约的许多剧场举办大型演出。
“齐淑芳京剧团”进过美国的大剧院,也去过美国的乡村。那里的观众大都是美国当地人,他们都非常喜欢齐淑芳剧团的表演。
1999年1月21日至31日,“齐淑芳京剧团”在佛罗里达州的10个城市连演10天,共演出13场。剧团每天至少演一场,在西棕榈海滩、美人湖等城市每天连演两场,剧团的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著名文学评论家、原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主任夏志清教授在纽约观看了“齐淑芳京剧团”的表演后,评论道:“一天连看两场京剧还是平生第一遭,而且看得如此满意,至少可说是定居纽约26年来,我还从未看过比9月24日那天更满意的京剧。看第一场齐淑芳主演的《柜中缘》就叫我很满意,下一出《三岔口》,丁梅魁饰演任棠惠,韩奎喜演刘利华,看得更过瘾。而大轴戏《青石山》更是热闹,精彩无比,齐淑芳自演九尾狐,看得全场观众心花怒放,剧终掌声不绝”,“在第二场夜场《盗仙草》和《水漫金山》这出戏中,我更对齐淑芳的武功表示惊奇,从戏中可以看出她功底深厚、技艺超群,舞台上的高难度动作(绝活儿)运用自如,且身段优美,嗓音高亮而甜美。在《青石山》中,她用靠旗杆挑刀、绕刀、挑锤、绕锤,令人目不暇接。而在《白蛇传》中的虎跳、前跷、托举踢枪、舞长绸踢枪。险而美、难而稳,观后更是令人赞叹不已,拍手叫绝。须知,一般演《白蛇传》的主角通常由文武二旦合演,但齐淑芳能文能武,能将白素贞这一吃重的角色精妙地从头演到尾。无疑,齐淑芳是一位难得的全才的文武花旦。在纽约舞台上看到齐淑芳这样一位集武旦、青衣、花衫于一身的全才京剧艺术家的演出,不能不说是我们海外观众的额外福气。”
“齐淑芳京剧团”在美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传播京剧方面可说是功不可没。齐淑芳本人还成为第一位在美国荣获传统艺术最高成就奖的华裔艺术家,这一成就奖肯定了她在发展民族与传统艺术方面的伟大成就。
杨淑蕊是另一位在美国教授京剧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家。她曾师从京剧大师张君秋,并在张君秋的介绍下结识了当时正筹办“加州中国表演艺术学院”的华侨赵培忠与徐文缃夫妇。杨淑蕊被赵徐夫妇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精神所感动,接受了他们的邀请,担负起学院的基本建设工作,并担任“加州中国表演艺术学院”的副院长。她邀请国内同行来美国教学,到各个大学传播京剧,并且带学生回国表演观摩。杨淑蕊边教学边演出,除了拿手的张派剧目《望江亭》《玉堂春》等,还演出了梅派剧目《霸王别姬》《凤还巢》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戏曲除了在美国民间的传播得以繁荣之外,学术上的交流更是愈加频繁,中国很多专业的戏曲艺术学院已经和美国许多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友好交流关系。例如中国戏曲艺术的最高学府中国戏曲学院,经过多年来众多戏曲教学研究及实践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与美国众多大学之间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已经多次互派学生和老师进行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中国戏曲教学研究工作者和学生频繁赴美进行戏曲传播活动,成为新时代中国戏曲海外传播的重要力量之一。而在此期间,美国教师、学者和学生也充分表现出对中国戏曲的兴趣和喜爱。越来越多的美国大学生在暑期的空闲时间来到中国,亲身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