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符号与元素的传播
2025年10月13日
第五章 中国戏曲符号与元素的传播
世间所有的艺术样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符号化,不过艺术本身外在表现方式以及所处文化背景的差异性,从而使得不同种类的艺术样式所呈现出的符号化特征也有所不同。这里面具有鲜明特征的当数中国戏曲的符号化。
有关如何对戏剧演出符号系统进行准确划分,往往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和认识。日常生活中大家所说的“唱、念、做、打”可算作是针对戏剧演出符号所做的简要、系统的分类,只不过这些着眼于演员自身的表演,但对于其周边的舞台或剧场的符号系统却难以囊括其中。布拉格学派中以研究中国戏曲著称的女学者卡莱尔·布鲁萨克(KaoelBrusak)则提示性地将中国戏曲中的符号分为两组:一组是视觉的,即那些与戏剧空间发生联系的因素;一组是听觉的,即那些与对话、音乐和音响效果相联系的因素。[1]
然而戏曲进行元素化传播主要有两个组成部分:一是戏曲元素;二是元素化传播,组成戏曲的各个部分就是戏曲元素。元素化传播主要指的是把戏曲的组成部分看作是传播主体进一步细化、放大,由元素来作为戏曲传播的主体,通过此方式来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好成为以后进行戏曲传播的基础。
本章将会对中国戏曲符号与元素的传播进行详细的叙述和深入的剖析,具体内容包括中国戏曲元素在其他媒介中的运用及传播,戏曲符号传播案例:《霸王别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