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文本翻译的概况

二、戏曲文本翻译的概况

中国戏曲在对外传播与推广的过程中,翻译的作用不容小觑,其作为中外交流的桥梁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戏曲剧本的译介是消除戏曲跨文化传播中语言理解障碍最关键的一环,是跨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手段。

(一)戏曲文本翻译的来源与发展

中国戏曲的对外传播主要受限于语言障碍,导致戏曲传播中出现语义误解以及意识形态偏差等种种问题。因此,戏曲翻译也成为打通中外戏曲文化交流的关键密钥。

在学界对翻译研究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学者也逐渐意识到跨文化传播的关键并不在于翻译文本,而在于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交流碰撞与融合。戏曲翻译发展至今,面世的译本数量却少之又少,译成外文向外传播的译本仅有50多种,主要是由于中国戏曲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而造成翻译困难的问题。戏曲译本相对于数量庞大的戏曲作品来说,处境十分艰难。尤其是“文化入超”现象的加重,导致戏曲文本跨文化传播的现状并不理想。因此,国内的戏曲英译学者应更加充分全面地掌握戏曲翻译的基本原则,对国内外的文化差异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推动中国戏曲的跨文化传播,实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输出。

(二)戏曲文本的翻译原则

1.戏曲专有名词的英译原则

中国戏曲内在体制所含有的专有名词是戏曲文本翻译过程中的较难处理的问题。为了避免出现文化认知上的偏差,译者在翻译戏曲文本之前,应对戏曲文本的相关背景及其内涵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在译介过程中,注意戏曲专有名词的英译不要出现文化认知上的偏差,建议译者在翻译时依据音译对文本进行具体标注,将戏曲人物和行当体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符号译介成外文,达到跨文化传播的最终目的。文化内涵的行当体制翻译到异质文化中会产生种种误解,这也对戏曲的跨文化传播造成阻碍。

不仅戏曲行当体制的翻译对跨文化传播产生阻碍,戏曲中人物名称的翻译也是译介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戏曲中的人物名称同样蕴含着多种隐喻以及丰富的人文内涵,译者在翻译戏曲人物名称的过程中,要求以源语为标准,侧重关注源语特征,尽量在译语中充分表达出源语特色,从而达到跨文化的有效传播。但如在译介的语言中侧重表现译语,那么译介的戏曲文本就成为丢失了传统文化灵魂的外文读物,失去了戏曲原本所蕴含的丰厚的艺术魅力。

基于此,王燕、王金波认为,戏曲主要人物的名称,皆按汉语拼音进行音译,主要人物在剧里占据的戏份很大,如若频频用译名来代替,势必减损全剧的中国原味。[1]在戏曲的译介过程中,文化传真原则的运用能够保持戏曲原有的民族性特征,传承和坚守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译者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戏曲文本译介为外文在国外广泛传播,以此达到戏曲的跨文化传播。

2.戏曲典故的英译原则

戏曲中的语言结构经过不断的运用与发展,其内在含义也随之不断加深,因此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由于中国戏曲习惯于借助典故来抒发情怀,这也为戏曲文本的译介造成了一定难度。对于典故的翻译要透过其表层含义,准确译介其内在包含的深层含义,关键之处在于译者自身的综合文化修养以及能够灵活应用的语言技能。

在处理戏曲翻译中所遇到的文化因素问题时,学界有两种趋向共识:一种为“异化”,另一种为“归化”。二者的区别在于:文本译介时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归属。异化主张译文的文化形态应以源语或原文为基准,归化则主张以目的语的文化意识形态为基准。归化原则的应用会导致译介的戏曲文本失去戏曲原本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从而失去文本的真实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原则不相符合。

3.戏曲语言英译中的目的论原则

翻译目的论是由德国翻译理论家威密尔与诺德等语言学家共同提出的语言翻译理论。该理论具体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要以具体语境为翻译的根本依据,认为翻译不只是两种语言间的转换,而是一种于特定情境下出于特定目的的人类行为。

翻译目的论的基本原则为:

(1)译语文本取决于译者的目的;

(2)译语文本是在译语和译语文化中的信息提供者;

(3)译语文本不是全都能还原成源语文本;

(4)译语文本内部必须连贯;

(5)译语文本必须和源语文本相关。[2]

戏曲英译是达到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向外输出的有效途径,也是完成戏曲跨文化传播的主要过程。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跨文化传播通过戏曲的准确译介才能够实现。

许渊冲曾提出在汉译英的过程中,要尊重二者语言的差异性,按照汉语和英语各自的文学翻译原则来进行译介。并充分利用译语的优势,依据翻译目的论的原则,在尊重原文的前提下,对戏曲的语言结构进行拆分,最终达到有效的跨文化传播。

(三)戏曲文本翻译的意义

中国戏曲在对外传播与推广的过程中,翻译起着关键作用。戏曲剧本作为戏曲文化中的物质载体,在跨文化传播中也发挥着主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传统文化向外传播的重要一环。

戏曲英译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为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传播奠定了基础。中国传统戏曲的译介需要中外两国共同努力,寻求在译介中消除国家与民族之间的文化障碍,使中国戏曲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