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元素在流行音乐创作中的运用
(一)唱腔与韵律的运用
目前,中国戏剧的剧种共有360多种,因为剧种的不同,相应的唱腔也会有所不同,而唱腔之所有会不同,往往跟其发源地的地域及历史文化特征息息相关。20世纪90年代,国内有很多流行音乐在进行演奏的过程中,已经开始尝试性地对戏剧唱腔加以使用,《梦北京》是由姚明创作的一首歌曲,曲中就很好地对京剧唱腔加以使用,京韵和京腔的配搭,《梦北京》很好地显示出北京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
《北京一夜》是陈升一部颇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一首融合了流行音乐和戏曲元素的作品,京剧中的老生和旦角是两种不同的行当,却在歌曲中被很好地利用。其中的老生唱腔是以京剧唱腔作为基础来进行通俗化的处理。旦角的唱腔,则是对京剧旦角唱腔的一种很好的延续,两种完全不同的唱腔作为电子音乐的配搭,使得北京的色彩和浓烈的京味儿得以完整诠释。在这之后的《牡丹亭外》,也很好地体现了此类风格。该作品通过使用《女驸马》中的经典片段,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全新听觉感受。
《苏三说》是歌手陶喆亲手创作的歌曲,有许多京腔京韵在其中加以使用。因为自小就受到京剧艺术的熏陶,陶喆很早就萌生了通过使用京剧元素来创作流行音乐的想法,京剧剧目《苏三起解》成为他开启创作之路的基础,陶喆大刀阔斧地对该剧目进行改编,并把《苏三起解》中有关苏三的唱腔巧妙地融入音乐之中,然后以现代音乐的方式进行全面展示,并在最后收获听众一致的肯定。
(二)戏曲器乐的运用
所谓戏曲器乐,主要包含戏曲演奏过程中所用到的场景音乐、伴奏、锣鼓等。戏曲剧种不同,器乐的构成也会有所不同。比如,京胡是京剧器乐中比较常见且极为重要的器乐,而其中的月琴、三弦和铙钹起到的主要是辅助、配搭的作用;小梆笛和板胡是演奏河北梆子时用到的主要器乐。总而言之,戏曲器乐主要有打击乐和管弦乐。在流行音乐的创作过程中,戏曲器乐的使用不但加快了流行音乐的创新进程,也极大地促进了流行音乐表现方式的多样化。
近年来,电子音乐的演奏中开始更多尝试使用戏曲器乐。《潇洒走一回》是众多“80后”心目中的经典歌曲,歌曲中就尝试使用二胡来进行演奏。而在周杰伦所创作的歌曲《双节棍》中使用了偏传统的二胡进行演奏,伴随着颇有律动感的电子音乐,拉近整个歌曲与听众之间的距离。
(三)戏曲语言的运用
通过合理的使用戏曲语言可以充分调动整个流行音乐的戏曲氛围,关于这一点,具体的呈现方式可以通过观看由张小夫所创作的《脸谱》和《脸谱Ⅱ》来展现。京剧中所特有的唱腔和独白,在两部作品中都得到了运用。虽然此类语言的形式与流行音乐的语言特点不是很契合,但值得肯定的是,这两部作品正是因着戏曲语言的助力才彰显出具体且深入的一面。然而这两部作品在运用戏曲语言方面还是有所区别的。首先,作品《脸谱》把电子音乐中的器乐伴奏与京剧语言之间的融合看得尤为重要,而《脸谱Ⅱ》对京剧语言中的文化传递尤为重视。正因为曲目中留下了不少比较正宗的戏曲语言,《脸谱Ⅱ》在国内首次演出的时候引发了极大的轰动。伴随着创作电子音乐的过程中戏曲元素所占的比例的持续增长,在常见的戏曲元素,如唱腔、旋律、念白、器乐等元素之外,也开始尝试把戏曲的扮相、着装、脸谱更多地运用在创作电子音乐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