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选题引导舆论,把握时机权威发声
新闻报道具有社会舆论“发射器”和“放大器”的功能,新闻媒体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多宣传什么、少宣传什么,都要从大局出发,体现大局要求。在疫情防控之时,更是需要根据形势变化,设置相关议程,“让该热的热起来,该冷的冷下去,该说的说到位”。“设置议程理论”最早出现在《公众舆论》一书中,它是著名传播学者李普曼1922年所提出,后来经过其他学者的陈述与论证,现在表述为:现代社会的复杂和规模使得一般人难以对它有清楚的把握,大众传媒需要通过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来影响人们对重大事件的判断。对新闻报道来说,设置议程则表现为对重大题材的选择和把握上。根据党中央对疫情不同阶段形势的研判和决策部署,新闻媒体必须统一思想,把握好舆论工作的方向和重点,精心谋划题材,积极引导舆论,在时、度、效三方面实现宣传效果最大化。
指挥调度,提升宣传引领。疫情防控期间,金华广电总台指挥调度中心按照市委宣传部的工作部署,每天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议,会上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研究分析舆情热点,把疫情防控作为宣传重点,精心谋划选题,理清思路和方向,做到每天都有重点策划,每天都有主打稿件,每天都有传播亮点,确保播发的新闻导向正确、内容精准、宣传到位。各电视频道和广播频率主要新闻栏目平均每天推出40条到45条战“疫”报道,把最权威的资讯、最鲜活的新闻、最温暖的战“疫”事迹及时呈献给受众,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战“疫”一线,践行党媒初心使命。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金华广电新闻铁军每天奔走在战“疫”一线,他们扛着“长枪短炮”到处跑,渴了喝杯白开水,饿了吃包方便面。虽然寒风凛冽,但他们始终紧握手中的笔、把稳手中的摄像机,生怕错过一个细节、晃动一个镜头。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社会上有不少人心存恐惧,谈疫色变,但记者们不畏风险,冲在一线,克服困难,连续作战。他们走进疫情高危村庄,进入医院隔离室,来到卡口监测点,把党和政府坚定保护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决心,把各条战线同心战“疫”的场面,第一时间反映了出来,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
东阳市巍山镇白坦村是一个有着近4000人口、上百家企业的大村子。2020年1月29日,村民吴某某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村子里被他传染的有9人,被隔离的人数达560多人,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金华市最大的一起聚集性疫情,当天白坦村被整村隔离。2月1日,金华广电派出两位记者去白坦村蹲点,全程记录因疫情隔离后村民的生活,以及当地抗击疫情的真实情况。当天正值正月初八,冬令五九,天气寒冷,两位记者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携带多种采访设备,深入疫区进行采访报道。他们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多次深入村民家中、超市菜场和垃圾清运点,每天早出晚归,只睡四五个小时,有时候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在蹲点采访的13天里,他们透过文字和镜头,完整地记录了全村在当地政府和村两委的领导下,共克时艰守护家园的感人故事。回到台里后,记者马上整理素材和资料,加班加点创作文稿赶制节目,先后在无限金华客户端和电视频道播发12篇战“疫”系列报道《隔离村蹲点日记》。报道挖掘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迹,真实记录了疫情之下村民共克时艰、守望相助以及镇村干部在战“疫”一线不畏艰辛,尽心尽责当好村民“守护神”的故事。整组系列报道聚焦战疫情,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营造出浓厚的抗疫舆论氛围和强大传播声势。
【金视频】战“疫”系列之《战士杨晶艳:白衣为甲守平安》,以信念、使命、责任为主线,聚焦疫情时期的特殊人群——白衣战士。通过生动的镜头语言讲述抗疫最前线的感人故事,凸显了医护人员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高尚情操。
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义乌、浦江、武义三地高速交警和交通运输局部分青年党员,在高速出口建立联合检查站和党员服务岗,并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青年党员守初心、担使命,全身心投入,丝毫没有怨言。为了充分反映他们在抗疫一线昼夜奋战的感人故事,报道组的记者不畏风险、冲在一线,连续蹲点四五个小时,用笔和镜头记录下了他们的真实工作、生活状态,采写了《金华各地成立临时党支部 让党旗在防疫一线高高飘扬》等多条报道,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金华广电记者不畏风险,勇敢逆行,采写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传播力的作品。例如《金华永康:逐级预警 分类管理“四色预警”法防控疫情》《凡人凡事刘联峰:为小区居民把好健康安全关》和《金华:老党员捐出积蓄为防控出力》《身边的战“疫”:感动就在身边 十个瞬间泪目》等多条新闻,它们都以小切口叙事,歌颂凡人善举,折射人性光辉,全面展示了各条战线、各行各业团结一心,全力以赴携手战“疫”的崭新风貌。这些战“疫”报道经过浙江卫视和无限金华客户端转发,获得较高的收视率和点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