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防疫知识,传递抗疫信息

二、科普防疫知识,传递抗疫信息

疫情初期,人们迫切需要了解病毒的危害以及应对措施的知识,政府职能部门在应对疫情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为将损失减少到最小,关于疫情的基本信息、应对措施、隔离事宜、发展趋势、政策解读等信息对于营造有利的抗疫防疫条件至关重要。

各类图解、动画、情景式的画面成为科普新冠肺炎基本知识的主要形式,各大电视、网站都以大篇幅和醒目的标题向受众传递此类信息。“林晨同学”系列短视频从另一个侧面科普了疫情期间的一个重要措施,即戴口罩的重要性。在视频中,除了作者自己一直佩戴口罩外,在公共场合,作者还一直关注大众有没有佩戴口罩。从1月21日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武汉仍有很多人没有佩戴口罩。作者也用自己的话强调了这一点:“上街后我发现一些问题,在人流密集的场所,很多人依然没有戴口罩,特别是中年人和老年人。希望看到视频的朋友,家中有中年人和老年人的,一定要叮嘱他们,出门戴上口罩,回家注意洗手,注意通风,一次性口罩2到4小时换一个。”短短几句话,把防疫期间关于个人防护的措施都涵盖了。在初期,中老年人接收信息渠道不多,无法及时更新信息,病毒的传播力度和传播途径容易被他们忽视。

除了口述传播防疫知识,作者在视频中还用更直观的体验让观众对佩戴口罩引起重视。2020年1月24日的短视频中记录了一段作者与外卖骑手的对话,对话后作者主动将自己的口罩分享给外卖骑手,并向其强调了佩戴口罩的重要性。临分别前,作者还多给了骑手几个口罩,叮嘱其有机会把口罩分享给其他骑手。这段内容全程以主观镜头记录,完整还原了作者的经历,再次科普佩戴口罩的重要性。同时,身体力行,向观众展示了分享口罩、传播疫情知识上可以做出的努力。这种表率式的体验画面,没有任何摆拍的痕迹,自然而然地触动人心。这种方式的科普不仅“授人以鱼”,传播了防疫知识,更重要的是让观众感受到了参与到传播正确信息中的必要性,鼓励人们向身边不了解情况的人科普知识,达到了“授人以渔”的效果。

疫情初期,人们对武汉疫情的发展也十分关注,国家有关部门为应对这场战争做出了全面的部署,这些消息在各大媒体会第一时间播送给公众,“林晨同学”系列短视频在传递相关政策实施和防疫抗疫的宣传上也发挥了作用。结合作者在家洗手、消毒、开窗通风、窗外武汉市夜景的种种画面,画外音:“新闻里说84岁的钟南山院士已经到达武汉,同济医院的第二批志愿者已经满员,武汉已经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这一次,更先进的技术,更快的响应,我想我们已经做好足够的准备。做好对自己的防控,就是最大的贡献,愿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作为点题式的结尾,这不能简单地看作新闻素材的整理,因为这些感想来自一位身处武汉的普通群众,把它放在Vlog中体验式要素的语境下,这些信息能有效疏导受众的恐慌心理,引导公众建立防疫抗疫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