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移动优先”,注重发力一端

(一)坚持“移动优先”,注重发力一端

在做好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传播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发挥新媒体的互动性、便捷性和精准性优势,坚持以“移动优先”加强疫情防控传播。利用“中国蓝云”平台的技术优势,通过传统媒体+新媒体融合赋能,构建起立体化传播和矩阵式传播相结合的传播体系。

1.以“兰溪发布”和“兰溪新闻”“微视兰溪”微信公众号为主阵地,尤其是在“兰精灵”APP上开通“防控疫情,兰溪在行动”24小时滚动直播,融媒体中心迅速形成了“新媒体首发”的移动传播矩阵

为确保信息及时推送,融媒体中心对接腾讯公司,开通微信公众号“兰溪发布”每天6次推送功能,“兰溪新闻”“微视兰溪”两个公众号保持正常推送,三个官方公众号以每天5~8次的发布频次,合理合力安排推送内容,着力形成全市“一盘棋”宣传格局。截至6月,所有抗击疫情报道全网浏览量超2600余万。

2.快速发布、权威辟谣

重大突发事件的权威信息发布,不能落在舆情后面。疫情期间,公众对信息的需求不仅量大,而且求快。而新媒体的特性,决定了它正好能满足公众的这一需求。为此,中心各新媒体平台分秒必争,快速发布、传播抗疫有关的通知公告、新闻报道、科学知识等,力争做到又快又准、又好又全。《兰溪发布》特别推出了辟谣栏目《捉“谣”记》,针对“家畜家禽海鲜都不能吃了?”“吃益生菌能防治新冠病毒?”“非常时期,自来水最少静置两小时以上再用”等谣言,以科学的解释和权威的声音强化正面引导,最大限度地压缩谣言在本地的滋生空间,让公众吃下了“定心丸”。

3.在战“疫”报道的融媒传播中,短视频自然不可缺席

3月5日至4月5日的一个月时间里,中心新媒体团队推出了49条与抗疫有关的原创短视频,其中《李兰娟院士寄语兰溪学子》在抖音平台发布后,浏览量超170万,点赞数达到了10万+。原创推出的《这个春节,我承诺》《公筷公勺文明行动》《清明节“云”祭祀》等H5产品,也收获了网友的积极互动,引发了微信朋友圈的刷屏。

4.新媒体环境下,用更符合新闻规律与传播规律的方法做好典型报道

疫情期间,中心在典型报道方面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尤其是“典型报道+疫情防控+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模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3月17日晚,中心推出了以陈薇院士、李兰娟院士赴武汉医疗团队中护士长张园园、抗疫期间对接亿元海外物资的志愿者胡芳三位兰溪籍抗疫典型的事迹为主题的思政教育专题片《兰溪最亮的星》,时长33分钟,系统讲述了这些兰溪最有代表性的抗疫先锋的英雄事迹,期间还播放了李兰娟院士的深情寄语。思政教育课推出当天,“云”课堂视频点击量超30万人次,5万余人次通过华数云课堂观看,节目获143万次点赞,直播半小时内评论超万条,甚至出现了后台来不及审核的情况。陈薇等抗疫先锋的英雄事迹深深刻进了兰溪青少年的心里,英雄们成为了他们追的最亮的星。

当晚,“浙江新闻”客户端第一时间推出新闻时评《夜空中最亮的星》,点赞兰溪思政教育。人民网、中新网、中国网、网易、搜狐、《国际日报》、《海峡都市报》、中华经济网、《消费日报》、《浙江日报》等27家国内外媒体,都刊播了这堂思政教育大课的新闻,相关新闻的点击量超3000万。

4月13日,是兰溪第一批学生复学的日子。开学第一课怎么上?中心继《兰溪最亮的星》后再一次成功策划中国工程院院士、兰溪籍女将军陈薇给兰溪学子写勉励信活动,并将陈薇的来信精心制作成声画并茂的视频,融入4月12日兰溪首批学生复课前一天的《开学第一课》网络思政教育活动中。4月13日《浙江日报》3版大篇幅进行了报道,4月16日,《浙江日报》再次以陈薇给兰溪学子写信为新闻点,对兰溪思政教育进行整版深读。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东方时空》,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今日环球》《中国新闻》,《中国教育报》,《中国妇女报》,新华社客户端,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频,澎湃新闻,新浪网,凤凰网,腾讯新闻,中国网,光明网,红星新闻,大众网,中国视窗,学习强国,党建网等全国34家媒体纷纷刊播。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15日下午4时,相关新闻的点击量超6000万,两次活动获得近亿次总点击量。这也是近年来我市受到央媒关注度最高的一次报道,成功助推了兰溪思政教育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