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危机为新机:云端战“疫”之“警”与“醒”

一、化危机为新机:云端战“疫”之“警”与“醒”

2017年以来,金华广电致力于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也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融媒体“中央厨房”率先建成,“三圈环流”架构运行顺畅,“融媒体直播间”入选浙江省新闻广电出版局“融合创新案例”。成绩喜人,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体制机制弊端显现,一直沿用2005年制定的“三定”方案,已无法适应全媒体生态环境;二是整体融合不够充分,存在融合意识自上而下层层衰减的情况;三是融合后劲不够充足,难以持续“供氧”和有力保障工作创新;四是融合产能不够强劲,还停留在传统作业架构、流程、模式上;五是融媒体“中央厨房”投入较大,迭代更新接应不上,“金彩云”平台成果转化缺少有力支持。

城市广电的融合问题具有普遍性,其根子在于“移动优先”落实不力,云端系统成为孤岛,线上线下没有贯通。在互联网逻辑中,“连接”是一个关键词。金华广电融媒升级的发力点在“金彩云”,以此作为新的中介“连接”用户、企业和社会的需求,系统升维融媒平台:一是将“移动优先”政策贯穿落实于各项具体工作,聚力打造城市融媒生态平台;二是对“中央厨房”予以优化迭代,重点做好“云”采编发系统升级;三是衍生嫁接智慧城市和未来社区管理平台,建立多圈环绕、可控可拓的资源共享交互“云”体系;四是探索创新“新闻+政务+服务”智慧广电运营“云”模式,向公共服务平台与信息枢纽转型。

疫情突如其来并形成长时间持续影响,推动金华广电越来越多地使用“金彩云”平台技术进行新闻报道、融媒服务和智慧项目等实践,云端战“疫”激发“融”活力。

“云”报道:创新生产模式,提升传播效能。与“央视频”“人民视频”“学习强国”“抖音”等平台加强合作,进行“战‘疫’战士”“战‘疫’群英谱”等内容的协同生产与多渠道分发,并多次参与出镜连线;与县市融媒体中心联动开展“云”生产,推出“防控疫情 最美夫妻档”等现场抖音系列报道;以“九宫格”云直播方式全程关注各县市包专列、抢工时保障“复工复产”,“义乌市场开市了”直播浏览量达44.2万。“云”报道充分凸显“移动优先”,以新媒体采编发为主力引擎抢占信息传播制高点,产能提升达30%以上。

“云”技术:智能化加载平台,打造新利器。新引进的AI主播小晴、一峰的“疫情播报”让人耳目一新,数据新闻、视频快剪发挥了“闪电”传播优势,云非编、云导播更是为云端战“疫”插上两翼,云数据中心研发的“金华疫情地图”“战‘疫’数据”等“云”产品,则较好实现了疫情防控大数据的可视化呈现。

“云”服务:加强创意开发,推广线上应用。先后推出“云游”“云朗诵”“云带货”“宅家运动会”等20多个“云”服务项目,通过开展“在家过大年”“飞花令”“防疫测试题”“空中医生”“空中课堂”等互动栏目有奖征集、主题竞赛、公益接龙等活动,吸引了一大批“宅家”的大学生、文艺爱好者、摄影人、抖音玩家等UGC(用户上传内容)用户的参与,通过强化视听产品的“云”互动功能,实现了特殊时期的“云陪伴”;通过“客户端+微信群”定制化配送,“家门口爱心农超”等公益新闻行动打通了服务社区的“最后一公里”。

“云”合作:以增量业务开发增补广告下滑。半年累计推出了“云招才”“云招商”“云看房”“云茶花节”等近60场政务商务项目合作,切实做好宣传载体、发布方式的“云”迁移,加快推进复工复产。云数据中心积极拓展基于“金彩云”项目输出的系列合作,全案承接婺城融媒体融合平台建设,参与援建温宿县融媒体中心。

“云”推广:大力提升“无限金华”运营能级。将“MCN+直播带货”与“3亿元消费券发放”紧密结合,做大做强社会影响,通过连轴开展“云卖房”“十路主播连麦砍价”等50多场系列“云带货”活动,客户端装机量突破百万,日活得以极大提升。

云端战“疫”绝非应急之举,而是城市广电应对复杂严峻形势,基于自身融合转型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必然应对。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城市广电应时刻保持警醒和忧患意识,既要努力在“危”中孕“机”,也要对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