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正面引导,彰显主流媒体担当
新媒体的崛起,让内容生产与传播平台分离,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社交媒体的爆炸性增长,使过去完全由精英和专业人员主导的信息传播时代一去不复返,与之相对应的是舆论场域的信息飞沫化、去中心化,以及多元意见的激烈竞争。相对于非主流媒体,主流媒体的优势在于其独特的政治资源、政策资源、权威资源和核心圈的人脉资源等,新兴媒体虽然在时效性、互动性、多元化等方面展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和效果,但是在新闻的报道和评价上,主流媒体的权威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仍然显示出不可撼动的导向功能、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和依然强劲的传播效果。特别是突发性事件与公众利益休戚相关,信息密集、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公共决策应对时间有限,容易发生戏剧性变化,这对社会价值体系产生威胁。这些特点对公共危机事件报道的及时性、准确性、权威性都提出了极高要求。
2020年1月20日,钟南山教授提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存在人传人现象,疫情防控形势骤紧。而此时,蓬莱当地群众正沉浸在春节前夕的喜悦之中,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严重程度尚未有充分的认识,蓬莱市融媒体中心以敏锐的新闻敏感度,准确研判,及时掌控舆情,1月21日开始在移动端陆续转发《冠状病毒 预防手册 请收藏!》《如何判断自己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就医时应注意什么?》《国家卫健委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发布1号公告!》等文章,通过新媒体端开始普及疫情防控知识,第一时间传播信息、占领舆论高地,保障受众知情权。1月24日正值除夕,结合市里疫情防控响应,迅速启动宣传引导应急响应机制,快速成立疫情防控宣传工作组,统一调配,保障人员、内容、资源的共通共享,安排记者入驻市疫情指挥部办公,第一时间掌握权威信息,求证网传内容,最大限度地把传统媒体在信息采集核实、分析解读等方面优势发挥出来,及时提供更多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牢牢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慎重而缜密地对发展动态不间断地进行报道和追踪,及时消除社会和网络上的“杂音”“噪音”,发挥主流媒体“压舱石”的作用。紧急对春节期间节目进行调整,并随着防控的形势发展打破编排,实施多时段有关疫情防控滚动信息播出。
打通权威信息传播的“最后一公里”,通过新媒体矩阵,24小时实时动态发布最新权威信息,及时传递官方信息、普及疫情防控知识,有效引导了舆论宣传方向,为全市疫情防控扎实开展营造了浓厚舆论氛围。《今日蓬莱》报纸在疫情最为严峻时刻改为电子报,在各版面开设专栏进行全方位报道;广播电台利用直播优势,采取电话连线方式进行特别直播,实时介绍疫情情况,连线赴湖北支援医疗队队员,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并及时发出倡议;电视专题围绕各自栏目特色,根据不同受众定位,制作播出涉及三农、纪实、文艺、少儿等方面防控节目;加大公益宣传力度,制作了《众志成城 防控疫情》《小主持人教你防控疫情》等40多条公益宣传片;打破传统晚会形式,采用跨空间方式,通过云视频以及无现场观众小型现场录制方式,先后举办了《战“疫”行动 蓬莱力量》《战“疫”行动 巾帼力量》等特别文艺演出活动,对战“疫”期间涌现的典型和当地各界创作的文艺作品进行展示。
融媒体中心一线记者以实际行动践行“四力”,主动定位,迅速进入情况,实行24小时工作机制,逆行一线,深入医院、社区、农村、企业、市场等地,就生活供应、防疫措施、市场流通、交通管理、心理疏导等实地采访,及时发声、正面发声、权威发声,深入挖掘防控工作举措、具体成效、先进经验、典型人物、感人故事,发挥了主流媒体“主心骨”的作用。隔离在家的记者居家办公,积极搜集科普知识、新闻线索、录制科普短视频,第一时间上传新媒体,用无畏奉献打动着每个人的心。住在融媒体中心附近的居民看到中心大楼办公室每天亮灯到通宵,深受感动。得知记者因疫情影响天天泡面当餐,有人送来了可口的饭菜,有人精心烘焙糕点前来慰问,热心市民和一些社会团体还自发送来了酒精、消毒液、口罩、水果、奶茶等慰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