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抗疫故事 传递精神力量
抗疫是一场特殊的战斗,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坚定的信心支撑。讲好疫情故事是主流媒体的责任,除坚持内容为王、树牢平台思维外,还要坚持开放的理念,主流媒体为公众参与报道提供了开放的机遇,媒体渠道经过多年的积累,在内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下,能短时间实现几何级裂变传播,再借助技术迭代的支撑,集合UGC和PGC的优势,“谁来讲”“讲什么”“怎样讲”较以往均有变化,媒体主导、公众参与的传播格局更加凸显,精神力量的传播也更快更广。
谁来讲?报道的主体扩大,讲述的对象也随之扩大。从报道的主体看,专业记者不再是唯一的报道者,公众参与报道的比例快速增加。疫情暴发后,城市台因采编力量和调配资源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无法到达现场,就需要依靠在武汉前线、特殊病房、隔离区域、检测站点、社区村落等各地各行业的一线人员,他们是抗疫的坚守者、参与者或见证者,通过手机、DV、相机、网络,成为突发事件的抢先报道者、内幕实情的独家报料者、事情发展的更新直播者。从讲述的对象看,不仅是以人为本的政府官员、治病救人的医务人员、排查摸底的基层干部、奋战不歇的建设者、冲锋陷阵的救援者,还有大量默默奉献的普通民众和跨越国界的志愿者,如专为医院送餐的快递小哥、深夜赶制防护服的工厂大妈、出防疫知识黑板报的邻家大爷、自愿不出门不添乱的民众、跨国递送紧缺物资的海外侨胞……这些新闻人物讲述的感人故事,汇聚起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讲什么?讲述有人文关怀的温情故事,成为海量信息的“定海神针”。因疫情的特殊性,公众对信息的迫切需求前所未有,在舆论战场,信息激流涌动,主流媒体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及时传达党和政府声音、提供真实有效信息、揭露破除网络谣言、直面曝光社会问题、鲜明亮出观点导向,这些都是讲述的主要内容。此外,为避免正面宣传负面效果,不再采用罹患重病坚守抗疫一线、贫困老人为抗疫捐献毕生积蓄等以往惯用的题材,充分考虑互联网时代受众群体的情感价值取向,比如警察王延强妻子远在湖州市待产,他始终坚守在舟山市防疫一线,普陀区公安局党委得知消息后,人性化地特批了《强制休息令》,要求他回湖州陪妻子,让受众体会到了党委、政府的温暖,引得众多网友点赞。
怎么讲?拓宽“新闻+”方式,做有价值的新闻。“新闻+技术”,融媒体指挥中心的数据支持使新闻深度延伸的背景支撑更强;分演播室的虚拟前置技术支持使新闻虚实融合的沉浸感更强;多种直播形式的技术支持使新闻的时效性传播力更强。此外,我台旗下的新蓝广科技术公司负责全市口罩网上申购系统的技术支持,融媒宣传+技术支持,使申购平台所在的“无限舟山”APP增粉12.5万。我台还推出AI虚拟主播,在抗疫报道中亮相,利用科技使新闻播报更快速。“新闻+公益”,采访一线是发现困难的最前沿,我台策划推出“致敬逆行者·温暖送家人”“致敬守门人”等公益活动,分别向防控一线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送去了关爱,通过新闻宣传,使更多人加入帮扶、志愿队伍。“新闻+短视频”,新闻素材经二次加工成小视频,互相推介扩大传播。截至6月,我台《无限视频》新媒体品牌制作推出240余条暖心正能量的短视频,在各大视频平台发布,全网播放量超过6700万。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主流媒体要奋力打赢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场宣传硬仗,这不仅是对媒体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考验,也是对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能力的检验。面对依然严峻的形势,主流媒体要切实做到守土尽责,突出权威性,提升引导力,增强融合度,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