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宣传报道的主要举措及成效

一、广电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宣传报道的主要举措及成效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起特别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极大地威胁着广大民众的生命健康安全。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老百姓普遍存在着焦虑心理和恐慌情绪。在此次疫情突发事件中,广电依托多终端的发布平台优势,运用中央厨房机制,调动策、采、编、发、播的力量,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战“疫”应急宣传行动,充分彰显和发挥了一家主流媒体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一是中心意识切实彰显。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广电围绕“一切服从于战‘疫’”的理念,所有记者编辑全天候待岗待命,全面调整广播节目编排和电视栏目设置,广告时间段全部让位给疫情防控宣传,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宣传报道。电视块调整全天的栏目设置,除《东阳新闻》外,其他栏目时段都安排战“疫”内容进行宣传。每天精选安排优质电视剧,多集数高密度连播,为居家的老百姓提供尽可能丰富的文化消费产品。安排密集滚动播放战“疫”宣传标语,屏幕滚动播出战“疫”的政策信息,积极转播相关疫情防控主题公益广告。城市广播推出“‘守望同行,温暖相伴’战‘疫’”特别节目,每天直播12小时、存播6小时,全天候进行疫情防控宣传和复工复产宣传报道。广电媒体快捷的信息传播和丰富的新闻报道,成为社会公众了解疫情、科学防护、增强信心的主要载体。

二是官媒作用全面发挥。广电充分利用权威性和专业性的优势,第一时间传递上级党委政府的声音,第一时间发布市委市政府的政策号令,第一时间采集发布来自第一线的新闻报道,全天候持续传播疫情动态,占据了信息场和舆论场的“第一落点”,在疫情防控宣传报道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电视密集滚动播出市长《告全体市民书》,开设《战“疫”最前线》《战“疫”先锋》等栏目,持续传递战“疫”动态。城市广播和新农村频道充分发挥应急发布和宣传功能,以最大的容量、最灵活的方式进行宣传,直播连线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及群众,为市民播报最前沿、最鲜活的新闻消息。《东阳首例新冠肺炎康复者捐献血浆》等多件新闻作品被央视、省卫视播出,原创MV《风雨中前行》、微广播剧《请战》等多件作品被“学习强国”采用。广电媒体的权威信息发布和正面引导,对打赢防控阻击战和发展总体战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三是新媒体平台走上C位。广电新媒体依托中央厨房平台,在一线记者采集第一手现场素材的基础上,第一时间制作以推文、短视频、Vlog、抖音、海报图、H5等多形式的新媒体产品,并在“歌画东阳”客户端以及广播、电视所属的微信公众号全面推送。推出《主播说防疫》《应争先谈防疫》,传播防疫知识和医疗专家声音;《胡秀才看东城》带领观众看“严管下的东阳”;《茶花姐防疫经》系列方言短视频在朋友圈传播,以方言结合村口大喇叭、动漫、图片等形式宣讲防控形势和相关政策,引导群众做好防控。共播放推送42个作品,每期作品点击量都在4万以上,多件作品点击量达“10万+”,很多乡镇村居制作移动大喇叭进行巡回宣传,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宣传品牌;《闪闪捉谣记》及时主动地发声,有效遏制网络谣言的传播。短视频《风雨夜坚守》等多件作品被浙江卫视“蓝莓号”采用。截至目前,此次战“疫”宣传,新媒体作品点击量“10万+”的有17个,超百万的1个,累计点击量数以千万计。在疫情防控应急宣传报道的过程中,广电新媒体迅速成熟起来,真正走到了媒体前台的“C位”,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力,达到了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积极效果。

四是矩阵效应强势显现。新冠疫情暴发,让老百姓足不出户,但不可避免地对外界及疫情动态非常关注。因此,此次疫情反而强化了传统媒体广播电视以及传统媒体所属的新媒体平台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广电以“移动媒体优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互动”的思路进行融合传播,广播和电视及其所属的新媒体平台对疫情防控进行了及时、实时、全时的发布和报道。新媒体产品以“短平快”的优势,满足了老百姓对疫情信息的时效性要求,广播和电视分别以音频和声频的产品,或者现场连线,或者深度挖掘,将防疫指挥部的决策部署政策第一时间告知社会公众,将防控第一线的干部群众的声音和形象传递到市民的耳边、眼前,以权威的信息发布和充分的现场感回应了社会的关切和期待,同时也充分显现了“声频音频同发布,大屏小屏各开花”的矩阵效应。广播推出微广播剧“战”字三部曲(《请战》《督战》《奋战》)、“客厅朗读大会”等,电视推出原创MV《风雨中前行》等,通过创作文艺作品来激励和引导,在社会上形成了一定的正向舆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