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策与建议

(二)对策与建议

针对现阶段县级融媒体中心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建议下一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重视和研究。

1.创新机制,打造新型融合团队

实施“人才强媒”战略。新时代,新媒体发展壮大,急需既精通数字互联网通信技术、大数据技术,又懂内容生产和市场运营的复合型人才,弥补基层融合媒体人才团队中的“弱项和短板”。(1)加快建立人才引进机制。争取开辟人才引进的政策“绿色通道”,引进新媒体融合发展所需的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领军人才,要加快优化队伍结构,加快融合的专业引领。(2)加快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以打造一支复合型、创新型全媒体人才队伍为抓手,狠抓内部挖潜,多渠道、多方式培训优秀编辑、记者骨干,全面提升媒体融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打造媒体融合的“尖刀班”。(3)加快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制定面向基层融媒体机构工作特点的岗位工资和绩效考核体系,充分运用考核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专业骨干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创新创优。探索媒体融合发展业态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有效办法,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通过主流媒体的建设壮大,给予基层融媒体机构一定的职称评聘自主权限,出台适用于基层融媒体单位人才引进、管理、考核和职称晋升的行业管理制度。

2.聚力融合,打造县域主流媒体

第一,推进思想观念与时俱进,营造融媒体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网络时代产生的“融媒体”,不仅仅是宣传舆论的新阵地,也是便民服务的好平台,更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推动全县各级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介绍融媒体知识,使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支持、使用融媒体,努力提高县域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水准,加快孝昌现代文明建设步伐。其二,建设新型的县域主流媒体,是县级融媒体建设“建设主流舆论阵地”的首要目标。按照“移动优先”构筑“中央厨房”式的全媒体构架,改革采编方式,实行一体化采集,分媒体编辑,分通道、分平台传播的运行方式。加快功能融合、思想融合、技能融合、业务融合。聚力融合,在唱响主旋律中实现内容精品化,在注重原创性时实现节目本土化,在汇集新闻源的同时加强全平台推发。第三,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机制,打造全媒体人才队伍。以优秀编辑、记者、主持人为骨干的全媒体人才是实施媒体融合发展战略的核心。推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模式,造就一大批满足新媒体、新业态发展需要的具有原创能力、善用创新成果、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全媒体人才队伍,为媒体融合发展、创新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人才保障。第四,实行网络媒介资源整合,建好融媒体综合技术平台。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和技术要求,依托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和媒体融合发展理念,加快建成融媒体中心技术平台。集中精力,集中资源,建设先进性、引领性与独特性的新媒体平台——“看孝昌”APP。力争在一年内,“看孝昌”APP下载安装激活量10万,远期目标超20万,全平台日活量2万,在互联网上再造一个孝昌台。第五,拓展“新闻+”业务,探索多元经营。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指导,避免重复建设,融合全县广播、电视、纸媒、网站、论坛、新媒体、社会自媒体、政务服务平台、电子商务、户外宣传等媒介资源,引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拓展业务范围。探索推行“新闻+政务”“新闻+文化”“新闻+服务”“新闻+电商”模式。

3.加强保障,提供融合发展支撑

加快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新的组织构架和商业模式,用互联网方法、市场化原则、资本化运作,真正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一体化经营。改造各平台的市场化、互联网化基因,打造一支熟悉市场、熟悉规则、熟悉专业的职业化团队。按照事业和产业的功能定位,让电台、电视台回归到公共服务本位,以内容为纽带进行业务整合,让从业人员的主要精力回归媒体主业。另外,以资本为纽带进行产权整合,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媒体兼并重组,在融合发展中做大、做强、做优广电传媒产业。以孝昌广电传媒公司为载体,经营好“车载广告、云品茂、旅游专列”等优势产业,大力拓展市场,为全台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夯实基础。利用好广电传媒公司的市场化金字招牌,将一些不适应事业单位属性的业务划转公司经营,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更大限度地反哺公益宣传事业。孝昌县级融媒体融合发展虽已起步,但建设仍然在路上,媒体融合发展的“瓶颈”仍需要破题。特别是由于受疫情影响,广告收入剧减,创收形势严峻,依靠自身融合发展的资金严重不足。为此,我们要积极争取县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大对融媒体机构基础设施和技术设备的投入,同时,补短板,强弱项,强实效,促进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要支持孝昌主流融合媒体做大做优做强。积极推动县发改、县编办、县财政等相关部门完善扶持政策,争取县级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对媒体融合发展项目给予倾斜支持。要实施针对基层融媒体机构业务培训和实践以及外宣奖励激励的长效机制,政府从财政上给予相应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