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工作的发展历程
(一)梁启超——“趣味教育”
梁启超首先提出“趣味教育”,从中国美学发展的历时性来看,梁启超的美育思想受中国近代美学影响,他涉及美育思想表达的美学课题是“美”和“趣味”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所以他“趣味教育”的美育宗旨意在研究“美”和“趣味”“情感”的作用,以及情感教育与趣味教育的重要性。梁启超生活的年代,正值中国近代内忧外患、新旧社会制度交替的特殊时期。他代表的是当时希望通过变法来进行社会制度改良的一派,因此他的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他指出:中国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慧不开,因此,“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而他“维新吾民”的主张,则充分地体现在他的美育思想当中,即在强调趣味与情感是人类社会生活原动力的基础上,通过艺术的手段,来提高国民的趣味,从而整体上提升国民的素质。
(二)王国维——美育概念第一人
谈到“美”,王国维不仅是中国近代美学的奠基者,而且还是中国近代美育的首倡者,他完成了一系列美育理论成果。他在《论教育之宗旨》中说: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这里提到的“完全之人物”须是精神与身体调和之发达,对应精神中智力、感情、意志,应有真、善、美之理想,实现这一理想就要通过教育。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即意志)、美育(即情感)是也。在王国维看来,美育较之其他二育尤为特殊,一面使人的感情到达完美之域,一面作为德育和智育的手段。于是,他为成为“完全之人物”的教育宗旨画了一幅关系图:
“完全之人物”的教育宗旨图
与蔡元培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之说相似,王国维提出了“以美育代鸦片”的观点。他在《去毒篇——鸦片烟之根本治疗法及将来教育上之注意》中指出:吸食鸦片是国民之精神上之疾病;古人之疾饮酒、田猎,今人之疾鸦片、赌博。西人之疾在酒,中人之疾鸦片。此外,王国维还注重艺术对人的熏陶和小学生的美育,无不体现了其在民族图存救亡之际深深的忧患意识以及积极的探索精神。这与蔡元培提出的“科学救国,美育救国”是一脉相承的,对后世文化艺术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美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指出要“以美育代宗教”,他认为:第一,美育是自由的,宗教是强制的;第二,美育是进步的,宗教是保守的;第三,美育是普及的,宗教是有界的。蔡元培还提出美育包括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三个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蔡元培意识到近代中国人最缺乏的是一种审美精神。他认为美育有助于德育、智育与人格的完善,美具有超越性与普遍性,且只有美才能让中国人摆脱功利和物质主义。在此思考下,他力倡以美育代宗教与美育救国。同时,在他任职教育总长期间,颁布了德育、智育、体育与美育的“四育”方针,把美育列为教育宗旨之一,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空前创举。由此可知,美育在当时的教育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令人思索的是,蔡元培并未被西方先进的文化、科学与物质文明迷惑,他对人类社会的科学、物质与情感抱有不同看法。他认为:科学愈昌明,宗教愈没落;物质愈发达,情感愈衰颓;人类与人类便一天天隔膜起来,而且互相残杀。本是人类制造了机器,而自己反而变了机器的奴隶,受了机器的指挥,不惜仇视同类。他的提倡美育,便是使人类能在音乐、雕刻、图画、文学里又找见他们遗失了的情感。
(四)马克思主义美育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巩固党的领导和加强社会发展的高度,先后就美育的内容、途径等方面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美育的新理念、新论断,系统回答了当代中国为什么需要推进美育工作、如何推进美育工作等重大问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科学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的重要论述的提出具有独特的现实背景。从国际情况来看,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趋势和特征,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明在互动和交流中彼此摩擦和交融,国外发达国家对我国进行全方位的文化渗透,大肆传播、宣扬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以及西方的社会政治制度,弱化我国主流审美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进而降低我国人民对我国文化的认同感。从国内情况来看,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市场经济迅速发展,面临多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亟须解决人民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的重要论述内容完善,体系健全。在继承和发展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美育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育观、中国传统美育观的基础上,充分吸收西方美育思想中的有益成果,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美育思想。首先,弘扬全民美育的美育方针。美育问题不仅仅是青年人的事情,也应该是全社会都需要关注的事情。要坚持美育在指导国家发展与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促使广大群众自觉提高审美意识,提升广大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其次,坚持审美提高的美育目的。要将审美提高作为美育目标,培养起人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作为对人们各个层面的精神引领;再次,崇尚以美育德的美育宗旨。重视和加强群众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帮助人民养成“立德树人”的社会观念,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最后,遵循去伪存真的美育原则。要通过美育手段赋予我国美育新的内涵,实现我国美育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的重要论述为美育在中国的实践路径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首先,以学校美育为核心,学校要从构建完善的美育课程体系、增强校园美育文化氛围、提高教师队伍审美能力和美育水平、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四个方面入手,确保美育教学质量;其次,以社会美育为引导,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社区美育建设,构建美育市场长效机制,促进全体人民审美素养的提升,帮助群众树立良好的美育氛围;最后,以家庭美育为基础,发挥家长的引导作用,注重家庭美育氛围营造,发挥大家庭朋辈之间相互影响的作用,进而净化社会不良风气,帮助广大青年健康成长。
习近平关于美育的重要论述的形成和发展解决了美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提出了新时代美育理论观念,创新了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美育理论,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了强大助力,为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引,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美育体系提供了科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