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阈下的话剧空间探索

二、新媒体视阈下的话剧空间探索

话剧发展进入新时代,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为其传播创新赋能,在新兴技术的支持下,以歌剧为代表的舞台表演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观感。其实不止歌剧,视频与投影等新媒体技术也在逐渐运用到其他各类演出中,让舞台的呈现更加完美。山东建筑大学在设计校园话剧《咫尺匠心》舞台美术时,参照了新媒体视阈下话剧的种种改良手段,应用于校园话剧的艺术效果中,用校园话剧的舞台空间进行艺术碰撞科技,传播话剧文化,提升艺术审美美学效应——将话剧与多媒体全景式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突破了传统的表现形式,提升沉浸式体验。

校园话剧适合使用新媒体展示的原因有很多:首要的问题就是,校园话剧的舞台往往偏向于“实验话剧”的“小剧场”,比传统剧院要狭窄得多,而且校园话剧导演一直都在寻找可以将现有的限制性舞台固有空间放大的舞美手段。类似于电影时空,可以扩展更多的剧外时空,带动观众的联想能力。这便是山东建筑大学《咫尺匠心》剧组试图采用新媒体舞台技术的原因。除了物理元素外,像许多高校校园话剧文化育人成果一样,校园话剧还必须满足当下青年学生对影像视觉艺术的偏爱。在一场校园话剧长时间的演出中(以《咫尺匠心》为例,时长约90分钟),受限于空间,舞台表演仅限于两三个人站在舞台上行动,真正的话剧爱好者可能会沉浸于话剧性中,而占有观众人数中大比例的、没有那么专业的观众则会希望在视觉和听觉上有刺激性的新体验,来随时唤醒他们正趋于疲劳的审美。在整个设计中用传统话剧舞美设计的实景舞台与新媒体视阈下LED屏幕所延展出的剧外历史时空相交融,用真实视频资料场景的选择成为新媒体时代下校园话剧杰作充满活力的一种非常有吸引力的方法。当然新媒体的加入还能利用这种视频资料带来的真实性来增强叙事和故事情节。

山东建筑大学原创校园话剧《咫尺匠心》剧照(二)

山东建筑大学原创校园话剧《咫尺匠心》剧照(三)

山东建筑大学原创校园话剧《咫尺匠心》剧照(四)

《咫尺匠心》用视频设计舞台的一个很好的片段,是在第一幕讲述第一批山东建筑大学老教授的故事中,用许多老照片展现当时那些老教授在山东建筑大学的生活与科研情状,不少观众都对其中老教授们排演话剧的照片产生了情感呼应,因为他们正处于一个剧场之中,看到舞台上的人物的真实历史中也有与话剧相关的活动,此时此刻便产生了一种跨越剧里剧外时空的奇妙联结。第一幕和第二幕中也都采用昏暗的灯光联合音乐的流淌,融合LED画面叙述加快的故事进程。由于剧目情节跨越一甲子的历史,选取了三个山东建筑大学学校发展史上的历史性事件,所以如何缩短时间的跳跃性,更多地进行有效叙事来进行学生的思政教育成为务必要解决的问题。正好利用新媒体的融合优势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在演剧过程中多次运用LED固定空间,用音乐使空间连续性流淌,描述了主人公们精于工匠的大业精神。同时该剧的音乐虽为纯音乐,但是其音乐构成具有连续性。

这次大胆地利用新媒体融合校园话剧开拓高校学生思政教育新形势的探索,有效地将思政教育想要传达的价值观转化为话剧艺术。总体而言,即使在最平淡的场景中,学生也很难将目光从舞台上移开。